張舉連忙安撫道。
“烏桓王!莫急!”
“眼下薊縣,雖難以攻下!”
“但閣下的部眾亦可分作兩部!”
“一部隨我等繼續圍攻此地!”
“另一部可自漁陽南下渤海、河間、平原等地就糧!”
“想必以冀州之富,定能讓閣下滿意!”
丘力居輕撫長髯道。
“天子所言甚是!”
“本王這就回營安排。”
“令我兒蹋頓領兵南下冀州!”
待丘力居走後。
張純開口道。
“天子!”
“這烏桓王分兵南下。”
“若那屯兵陽樂的公孫瓚趁機來攻!”
“我登豈不是腹背受敵?”
張舉笑道。
“安定王多慮了!”
“烏桓人即便分兵,南下之人亦不會超過3萬!”
“否則單是這糧草供給,其便承受不住!”
“如此一來!”
“我等在薊縣外的大軍依然有8萬餘!”
“眼下,朝廷派來平叛的兵馬!”
“不過是孟益麾下的萬餘北軍,公孫瓚麾下的萬餘遼東兵!”
“豈是我等敵手!”
張純聞言點頭道。
“天子英明!”
“高瞻遠矚!”
“這大漢江山,早晚是您的!”
張舉大笑道。
“安定王!”
“爾與吾同富貴矣!”
一月之後。
遼西郡。
陽樂城。
太守府。
田楷一路風塵仆仆地趕回。
剛一進門。
公孫瓚等人早已等候多時。
公孫度急不可耐地開口道。
“田主簿!”
“猛中郎如何回複?”
“我等可是要即刻點兵回遼東?”
田楷一臉苦笑地看向公孫瓚!
公孫瓚暗自心驚。
“田主簿不必多慮!”
“升濟兄乃是自己人!”
“但說無妨!”
田楷定了定心神道。
“主公!”
“公孫長史!”
“孟中郎有令!”
“我部兵馬即刻西進!”
“猛攻右北平!”
“斷那張舉、張純等叛軍的後路!”
公孫度忍不住問道。
“那遼東呢?”
“難不成不管了?”
田楷應道。
“孟中郎有言!”
“眼下,一切以平叛為重!”
“至於遼東,乃至遼西,先行放棄!”
“一切待平定張舉、張純二人的叛軍後,再做議處!”
公孫度聽完此話後,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癱坐在地。
公孫瓚連忙將其扶起。
安慰道。
“升濟兄!”
“孟中郎亦是為大局著想!”
“待平定張舉等人的叛軍,我必助你奪回遼東!”
公孫度此時強行穩住心神道。
“伯圭兄!”
“那張舉等人聚眾十餘萬造反!”
“你麾下不過萬餘兵馬,然孟中郎即便能調動幽州兵馬,估計亦不會超過2萬!”
“如此敵眾我寡!”
“恐平叛之事不易!”
公孫瓚亦是一臉心憂。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即便兵馬不足!”
“某也當為陛下儘忠!”
公孫度再次開口道。
“伯圭兄!”
“某有一計,可為你徒添萬餘兵馬!”
公孫瓚聞言,一把抓住公孫度的雙手!
激動不已。
“升濟兄!”
“還不,速速說來!”
公孫度開口道。
“右北平烏桓首領,烏延!”
“其素與烏桓王丘力居不合!”
“其部眾更是被丘力居排擠在外!”
“伯圭兄,既身為護烏桓校尉!”
“何不征召此人率部眾前來!”
公孫瓚開口道。
“這?”
“烏桓人野性難馴!”
“若無重金,恐其未必能聽我號令啊!”
公孫度陰冷地說道。
“孟中郎不是說,一切以平叛為重嘛!”
“遼東,乃至遼西皆可棄之!”
“這陽樂城,便是犒賞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