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
陽樂城。
滿城烏桓狗無一人走脫,儘皆做了黃巾軍的刀下亡魂。
經此一役。
這城中已是一片蕭條。
除了黃巾軍士外,再無一人。
太守府。
張義正與吳禮商議接下來的對策。
“先生!”
“眼下陽樂城已奪!”
“想必閻柔、太史慈派兵外出接收其餘縣城,亦是易如反掌!”
“漁陽張舉等人的叛軍,也不知是何情形?”
“我黃巾軍還需早做打算!”
“先生有何教我?”
吳禮沉思片刻後。
“主公!”
“某有上中下三策!”
“請主公定奪!”
張義遂大喜道。
“先生!”
“請試言之!”
吳禮輕撫長髯道。
“上策!”
“退守遼東,將這遼西百姓,儘皆遷往遼東。”
“以昌黎為界,據河而守!”
“不論那張舉勝也好,敗也好!”
“皆與我黃巾軍無乾!”
張義思索一陣後。
“先生!”
“這遼西之地得來不易!”
“乃是將士們浴血疆場所來!”
“斷不可棄之!”
“請說其餘兩策!”
吳禮頓了頓道。
“中策!”
“主公可遣人出使聯絡張舉!”
“與其結盟!”
“承諾其,我黃巾軍於遼西出兵,牽製公孫瓚!”
“與其訂立攻守同盟!”
“如此一來!”
“想必那張舉自無不允!”
“隻是!”
“若那張舉被漢庭剿滅,我等便得獨自應付那大漢北軍了!”
張義再次陷入了沉思。
“先生!”
“那張舉勾結烏桓人,屠戮幽州百姓!”
“端的是不為人子!”
“此等賣祖求榮之輩!”
“吾不願與其為伍!”
“請言下策!”
吳禮長歎一口氣道。
“下策!”
“我等黃巾軍在遼西擇一險要之地,修築關隘!”
“屯兵於此!”
“隻是,若這般行事!”
“我軍或會直麵兩路敵軍!”
“若漢庭平叛成功,那公孫瓚必率新勝之軍殺來!”
“若那張舉勝了,亦會遣人殺來遼西!”
“如此一來,我軍恐難守住遼西、乃至遼東諸地!”
張義一臉陰沉!
思慮再三道。
“我意已決!”
“就在遼西築關隘抗敵!”
“敢問先生!”
“這遼西之地,何處可築關隘?”
吳禮上前指著輿圖道。
“主公請看!”
“此地喚做摩天嶺!”
“位於遼西肥如城以北300裡。”
“此處乃是自幽州進入遼西的必經之路。”
“我軍若能在此修築關隘,定能阻來犯之敵!”
張義看著輿圖上,摩天嶺的位置。
頓時喜不勝收。
“好!”
“先生!”
“我欲先行率軍前往肥如城!”
“這遼西政事,就拜托先生了!”
“傳令!”
“擢升吳禮為遼西郡太守!”
吳禮連忙上前都。
“主公!”
“這陽樂城乃是遼西治所!”
“又是新附之地!”
“尚需留下大軍鎮守啊!”
張義思索片刻後!
“吳太守!”
“我與爾留下2000軍士,以震懾宵小!”
“再命閻柔率部返回陽樂城!”
“由其兼任遼西郡尉。”
“如此可好?”
吳禮開口道。
“主公英明!”
一月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