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獲得的巨大成功,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了易中海的臉上,更沉重地打擊了他在技術領域的權威。
以前在軋鋼廠,尤其是在鉗工技術領域,易中海作為資曆最老的八級工之一,享有很高的話語權。年輕工人向他請教,車間遇到難題請他出馬,技術評定他擁有很大的發言權。這種權威是他幾十年工齡和技術積累下來的,也是他自尊和地位的重要支撐。
然而,林凡的橫空出世,徹底打破了這種格局。
一個進廠不到一年的年輕人,一個二級工,竟然完成了一項連他都沒想過、甚至可能想不通的技術革新,獲得了全廠乃至即將上報上級的榮譽!這讓他這個八級工的臉往哪兒擱?
更讓他難受的是,廠裡開始推廣林凡的限位擋板技術後,有些老師傅遇到安裝或調試問題,不再像以前那樣第一個來找他易中海,而是會跑去問林凡!
“老易,這個擋板在這個床子上怎麼感覺有點晃?”
“易師傅,您看這個距離調的對不對?林工當時說是以這個為基準……”
甚至有人當著他的麵讚歎:“林凡那小子真是神了!這小玩意兒看著簡單,用處可真大!想法太巧了!”
這些話語,像一根根針,紮在易中海的心上。他感覺自己幾十年積累的技術權威,正在被一個毛頭小子快速瓦解和取代。
他試圖去挑刺,想去證明林凡的東西有缺陷。他親自去安裝了限位擋板的機床前觀察,甚至偷偷測量了加工出的零件精度,結果卻發現——效果真的好!無可挑剔!
這種無力感讓他幾乎發狂。他引以為傲的技術,在林凡那天馬行空卻又務實高效的“巧思”麵前,顯得有些僵化和過時。
在車間裡,他的話語權明顯下降。以前他一開口,大家都會安靜聽,現在他說點什麼,總會有人下意識地去看林凡的反應。甚至有一次,關於一個加工工藝的小討論,林凡提出了不同看法,並且用清晰的道理和數據說服了大家,最終采用了林凡的方案,讓他這個八級工黯然失色。
這種無形的挑戰,比明麵上的衝突更讓易中海難以忍受。他變得越發沉默寡言,臉色也經常陰沉著。看到林凡和王師傅以及其他年輕工友談笑風生、討論技術,他就覺得格外刺眼,會默默地走開。
他心裡對林凡的忌憚和怨恨,也達到了頂點。但他深知,在技術層麵,他已經很難正麵壓製林凡了。林凡的崛起之勢,憑借的是硬邦邦的技術成果和廠領導的賞識,已非他能夠輕易動搖。
這種認知,讓易中海感到深深的恐懼和悲哀。他感覺自己正在被時代拋棄,被一個自己曾經輕視的年輕人遠遠甩在身後。
他的心態,在壓抑和嫉妒中,開始逐漸失衡。技術路線走不通,或許……該想想彆的辦法了?一些陰暗的念頭,開始在他心中滋生。
而林凡,雖然感受到了易中海愈發陰沉的態度和隱藏的敵意,但他並不在意。技術道路上的前進,讓他充滿了信心和動力。他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廠技術科的一位工程師私下找到他,透露了一個消息:廠裡正在醞釀一個重要的技術攻關項目,似乎和李副廠長提到的“更重要任務”有關。林凡的心,火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