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五點半的市一院產科病房,消毒水的味道還沒被晨光衝淡,林舟坐在陪護椅上,指尖輕輕碰了碰兒子柔軟的耳垂。小家夥皺著眉哼了一聲,小拳頭攥得緊緊的,像攥著全世界的安穩。妻子蘇晚靠在床頭,把保溫桶推過來:“熬了小米粥,你到公司熱著喝。”
林舟點頭,目光卻沒離開嬰兒床。這三天他幾乎沒合過整覺,眼裡的紅血絲像細密的蛛網,可蘇晚眼底的疲憊比他更重——產程的耗損還沒褪去,眼下的青黑像暈開的墨。“有事隨時給我打電話,”他把妻子散在額前的頭發捋到耳後,聲音壓得很低,“我讓我媽中午過來換你休息。”
蘇晚笑了笑,把一張嬰兒的拍立得照片塞進他西裝內袋:“想他了就看看。”
車子駛出醫院停車場時,林舟從後視鏡裡看了眼住院部的窗戶,那扇窗後有他此刻最想守護的溫度,可方向盤上的觸感又提醒他,另一場硬仗已經在等著他。早高峰的車流像凝固的河,他把照片夾在儀表盤上,小家夥閉著眼的模樣讓他緊繃的肩線稍稍放鬆,直到手機震動起來,是小王的電話,語氣裡的慌亂像潑灑的墨水,瞬間染黑了車廂裡的平靜。
“林總,您到了嗎?法院的人剛送來傳票,是張總監那邊……”
辦公室的玻璃門還沒完全推開,林舟就看見小王抱著一個牛皮紙文件袋在工位間打轉,襯衫領口皺得像揉過的紙團。研發部的同事們都沒心思敲代碼,目光時不時往這邊瞟,咖啡機裡的蒸汽冒得老高,卻沒人去接一杯。
“慌什麼?”林舟接過文件袋,指尖碰到袋口的金屬搭扣,冰涼的觸感讓他更清醒。他坐在會客區的沙發上,慢慢拆開傳票,紙張摩擦的聲音在安靜的辦公室裡格外清晰。“侵犯著作權”五個字印在原告主張裡,墨跡厚重得像要砸下來,附件裡還有一份所謂的“代碼登記證明”,編號清晰,蓋章的位置卻比正規文件偏了兩毫米——張總監連偽造都沒做到完美。
小王蹲在沙發邊,手心裡全是汗:“可打官司要拖多久啊?我們現在還在推新版本,資金鏈本來就緊……”
林舟沒說話,打開了辦公桌後的觸控屏。【商業分析】係統的藍光在他臉上流動,數據像銀色的溪流在屏幕上奔湧。他指尖在屏幕上滑動,調出老吳開發核心代碼時的日誌——2023年7月12日淩晨三點的注釋寫著“優化澆水算法,適配多肉植物”,2023年9月5日的測試記錄裡附著老吳拍的辦公室窗外的晚霞,這些細節是任何人都偽造不了的。係統的紅色提示框跳出來:【張總監提交的代碼登記證明編號與版權局數據庫不符,建議立即舉報】。
“老吳呢?”林舟抬頭問。
“在實驗室調試傳感器,還不知道這事。”
“彆告訴他,免得影響進度。”林舟拿起手機給律師打了電話,聲音平穩得像在討論明天的天氣,“李律師,你現在過來一趟,帶份舉報材料的模板,我們要向版權局提交張總監偽造證明的證據。另外,把那份假證明的掃描件準備好,我要發行業群。”
律師趕來的時候,研發部的同事們已經知道了傳票的事。老吳從實驗室出來,手裡還拿著個傳感器,看見會客區的文件,腳步頓了頓:“林總,張總監是不是拿了我去年寫的測試版代碼說事?”
林舟沒想到他會主動問,愣了愣才點頭。老吳走到觸控屏前,調出自己的代碼倉庫,翻到最早的版本:“我寫的代碼裡有個隱藏的標記,在澆水邏輯裡加了我女兒的生日,20190315,張總監抄過去的時候肯定沒發現。”他指尖點在屏幕上的數字上,語氣裡帶著程序員特有的驕傲,“這就是我們的證據。”
律師很快擬好了舉報材料,林舟簽完字,讓行政部的小姑娘去寄特快專遞。他拿著假證明的掃描件,打開了智能家居行業的核心群,群裡有五十多家公司的負責人,張總監昨天還在群裡發自己公司的新品宣傳。林舟把掃描件和版權局的查詢記錄一起發出去,隻寫了一句話:“請各位同行鑒彆,避免踩坑。”
消息發出去的十分鐘裡,群裡一片寂靜。然後有人發了個“震驚”的表情包,接著是一連串的提問:“這是假的?”“張總監怎麼會乾這種事?”張總監的頭像始終是灰色的,直到半小時後,他才發了句“純屬誤會”,可沒人接他的話——上周剛和他談合作的一家連鎖家居品牌老板直接@他:“我們昨天簽的意向書是不是要重新考慮?”
那天下午,張總監公司的官網就被網友扒出了三個產品的設計抄襲痕跡,幾個正在談的合作陸續傳來終止的消息。小王拿著銷售部的報表進來時,眼裡的焦慮少了些:“林總,張總監那邊好像撐不住了。”
林舟卻沒放鬆,他看著窗外的寫字樓,張總監那個人,從來不會輕易認輸。果然,一周後的周一,銷售部的小李哭喪著臉衝進辦公室,手裡的銷售數據報表上,紅色的下降箭頭刺得人眼睛疼。
“林總,我們的智能花盆銷量掉了30%!張總監聯合了三家公司,推出的產品和我們一模一樣,還搞了個‘聯盟促銷’,比我們便宜15%,客戶都跑去他們那邊了!”
辦公室裡的空氣瞬間凝固。研發部的老吳也來了,手裡的傳感器放在桌上,發出輕微的嗡鳴。“要不我們也降價?”小李急得聲音發顫,“再這麼下去,這個月的業績肯定完不成。”
林舟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樓下的車水馬龍像無聲的洪流。他想起儀表盤上兒子的照片,想起老吳代碼裡的隱藏標記,突然轉過身,眼裡沒有慌亂,隻有篤定:“不能降價。降價是自殺,我們要升級產品。”
他打開【商業分析】係統,調出用戶反饋數據。近三個月的評論裡,有27%的用戶提到“晚上澆水看不見”“放在陽台半夜碰倒過”。係統的推薦欄裡,“人體感應夜燈功能”排在第一位,下麵附著用戶場景模擬:“夜間有人經過時自動亮起,亮度可通過APP調節,適配家庭陽台、臥室等場景。”
“我們在智能花盆的側麵加一個微型夜燈,”林舟指著屏幕上的設計圖,“用人體紅外感應,距離兩米內觸發,亮度分三檔,連接APP後還能設置定時開關。老吳,技術上能實現嗎?”
老吳湊到屏幕前,手指在設計圖上比劃:“夜燈模塊我們有現成的庫存,感應傳感器需要調試一下靈敏度,兩周沒問題。”
“那就乾。”林舟拍了拍手,召集技術團隊和銷售部開緊急會議,“研發部負責升級產品,銷售部把新產品的賣點提前透給老客戶,重點強調夜燈的實用性——比如家裡有老人的,起夜時不用開大燈;有孩子的,晚上喂奶時能借點光。價格比原來貴5%,但要讓客戶知道,這5%買的是安全和方便。”
接下來的兩周,辦公室成了不夜城。研發部的燈每天都亮到後半夜,老吳帶著三個程序員住在實驗室,泡麵桶堆在角落,咖啡杯裡的殘渣結了層褐色的殼。林舟每天早上先去醫院看一眼妻兒,再趕到公司,晚上送夜宵到實驗室時,總能看見老吳趴在桌上打盹,手裡還攥著傳感器的線路圖。
有天淩晨,林舟看見小張在調試夜燈的亮度,屏幕上顯示著不同場景的測試數據:“林總,我們把亮度調到15流明的時候,既不會刺眼,又能看清花盆的位置。”小張的眼睛裡布滿血絲,卻閃著光,“我昨晚試了,放在臥室窗邊,起夜的時候剛好能照亮拖鞋,不用開臥室燈吵醒我老婆。”
林舟心裡一動,他想起蘇晚夜裡起來喂奶時,總是摸黑找拖鞋,好幾次差點撞到床頭櫃。這個功能,不隻是產品的升級,更是給用戶的一份溫暖。
新產品上市那天,林舟特意帶了一個樣品去醫院。蘇晚抱著兒子,看著花盆側麵的夜燈在有人經過時緩緩亮起,暖黃色的光像撒在花瓣上的星光。“這個好,”蘇晚笑了,“以後晚上起來看寶寶,不用開大燈,也不怕碰倒花盆了。”
那天下午,銷售部傳來了好消息。第一個下單的客戶是位六十歲的阿姨,留言說:“給我孫女買的,她總在陽台養多肉,晚上寫作業完了去澆水,有夜燈就安全了。”到了傍晚,銷量就超過了前一天的兩倍,第二天更是直接反超了張總監聯盟的銷量總和。
小王拿著最新的報表衝進辦公室時,聲音都在發抖:“林總,張總監那邊的聯盟散了!三家公司裡有兩家撤了,說賣低價產品虧得太多,還有一家轉來買我們的授權,想貼牌生產帶夜燈的版本!”
林舟打開行業群,看見張總監發了條退群公告,內容簡單得像句敷衍。他想起第一次和張總監見麵時,對方拍著胸脯說“要做最懂用戶的智能家居”,可到最後,張總監還是選擇了走捷徑,忘了產品的核心從來不是低價,而是能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
傍晚的時候,林舟提前下班去了醫院。他抱著兒子,把智能花盆放在窗邊,夜燈在暮色裡亮起,暖黃的光映在小家夥的臉上。蘇晚靠在他身邊,輕聲說:“你看,他好像在笑。”
林舟低頭看著兒子,心裡突然很清楚,他此刻守護的不隻是這個小家,還有辦公室裡那些為了產品熬夜的同事,那些期待著更好用的智能產品的用戶。這場技術圍剿,他們贏的不隻是市場,更是對“用心做產品”的堅持。
窗外的城市漸漸亮起燈火,每一盞燈下都有不同的故事,而他知道,自己的故事還在繼續,下一場挑戰或許就在不遠處,但隻要心裡有守護的東西,就永遠不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