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參議後的第五日,顏惜夕站在翰林院值房的窗前,望著院中那株已經開始凋謝的海棠,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鎏金腰牌。
整整五日,女帝再未召見。
值房外傳來腳步聲,惜夕迅速轉身,卻見是捧著茶水的雜役小廝,眼中的光彩又黯淡下去。
“大人,您的茶。“小廝恭敬地將茶盞放在案幾上,眼神卻閃爍不定。
惜夕敏銳地察覺到異樣:“今日翰林院可有要事?“
小廝支吾著:“回大人,聽說...聽說謝司言一早被召入宮中...“
話音未落,院外突然傳來整齊的腳步聲。惜夕心頭一跳,快步走到門前,隻見一隊禁軍簇擁著一名紫袍女官大步而來。
“顏惜夕接旨!“
惜夕慌忙整理衣冠,跪伏在地。紫袍女官展開黃絹,聲音清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翰林待詔顏惜夕,才學出眾,特授灤縣縣令,即日赴任。灤縣乃白玉城轄下要地,望卿勤政愛民,不負朕望。欽此。“
惜夕猛地抬頭,難以置信地望著聖旨。灤縣?那是哪裡?
“顏縣令,接旨吧。“紫袍女官將聖旨遞到她麵前,眼中閃過一絲憐憫。
惜夕機械地接過聖旨,喉嚨發緊:“下官鬥膽,敢問灤縣在...“
“京師往北三百裡,白河之畔。“女官淡淡道,“顏縣令年輕有為,陛下對您寄予厚望。“
惜夕聽出了弦外之音——這是明升暗降。翰林待詔雖隻是從七品,卻是天子近臣;縣令雖是正七品,卻是外放地方。更何況,她從未聽說過什麼灤縣。
女官遞上一份輿圖:“這是灤縣地理圖冊,陛下親賜。“又壓低聲音,“臨行前,謝司言托我帶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
惜夕心頭一震,頓時明白了女帝的用意。她的那些改革方略太過超前,女帝需要驗證她是否有真才實學,而非隻會紙上談兵。
“下官...領旨謝恩。“
待眾人退去,惜夕頹然坐在椅子上,展開那份輿圖。灤縣地處白河下遊,三麵環山,一麵鄰水,地形圖上標注著“貧瘠““多澇“等字樣。她突然想起在現代看過的一個詞——“國家級貧困縣“。
“係統這是給我另開了一條線啊...“惜夕苦笑自語。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作為穿越者,已經完全脫離了原著的劇情軌道。書中從未提及的灤縣,將成為她證明自己的舞台。
惜夕收拾行裝時,翰林院同僚們或明或暗地投來幸災樂禍的目光。隻有一位年邁的老翰林悄悄塞給她一卷竹簡。
“老夫三十年前曾路過灤縣,“老翰林聲音沙啞,“那裡有三害——水患、匪患、吏患。顏縣令...保重。“
次日清晨,一輛簡陋的馬車停在顏府門前。惜夕隻帶了兩個女帝賜下的侍女和一名老仆,輕裝簡從。她最後看了一眼自己住了不到十天的宅院,毅然登車。
“大人,咱們真的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嗎?“侍女青柳紅著眼睛問道。
惜夕笑了笑,從袖中取出那份聖旨又看了一遍:“陛下的考驗,我豈能退縮?“
馬車緩緩駛出城門時,惜夕掀開車簾回望。巍峨的宮牆在朝陽中泛著金光,那是她短暫停留的權力中心。而現在,她將踏上一條未知的路。
“大人,前麵就是官道岔口了。“車夫提醒道,“往北走是灤縣,往南可通江南。“
惜夕明白車夫的暗示——她還有機會托病請辭,或者乾脆一走了之。但腦海中浮現出女帝珠旒後那雙深不可測的眼睛,和謝司言意味深長的話語。
“往北。“她堅定地說。
馬車駛上向北的官道,路麵漸漸崎嶇。惜夕取出老翰林給的竹簡細讀,眉頭越皺越緊。據記載,灤縣土地貧瘠,十年九澇,百姓多以捕魚和采石為生。更可怕的是,當地胥吏與豪強勾結,前任縣令甚至被逼得投河自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