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完全是,木炭的碳還要多加一個石頭的石,我說的是加了石字的碳。”
陸離搖頭:“鐵裡麵的碳多了就是生鐵,脆。少點就是鋼,正合適。再少點就是熟鐵,軟。而炒鋼的原理,就是去碳,所以才需要不斷的翻炒,讓鐵裡麵的碳釋放出來,如果不翻炒,是練不了鋼的。”
尉遲敬德沒有說話,炒鋼他懂,碳什麼的他就不懂了。聽都沒聽說過,不過需要不斷翻炒倒是真的,不然也不會叫炒鋼。
在他們詢問碳是什麼之前,陸離趕緊轉頭跟李世民說:“殿下,你帶人來早了,如果遲些日子的話,或許我就能拿出真正實現增產鐵的整個方法出來了。”
跟他們解釋什麼是碳又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得趕緊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才行。
而且煉鋼煉鐵這事又急不了,更高的溫度對於耐火材料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建設一個大熔爐,那真不是幾天時間就能搞定的。
他拿起火鉗,將燒的通紅的蜂窩煤夾了下來:“不過殿下這趟也不白來,殿下,您看這蜂窩煤如何?可否替代木炭柴火?”
李世民聽到這話走近過來,將手輕輕拂過蜂窩煤的上方,感受著蜂窩煤散發出來的熱量,然後又輕拂其手,小吸了一口蜂窩煤生出的那縷白色煙霧。
並無正常石炭燃燒的那種極其刺鼻的味道。
至此,他這才徹底確定這蜂窩煤真的能直接替代木炭。
李世民臉上滿是感慨的說道:“這個蜂窩煤,如今確實可以替代木材減輕大唐百姓對於柴火的負擔了,回去我就下令,立即大量製作來緩解百姓柴火之苦。”
長安、洛陽這種人口聚集的大城,對於柴火的需求是海量的,但是柴火的來源又是有限的……不過這石炭改進後嘛,剛好石炭的產地離長安、洛陽這種人口大城都不算遠。
運來長安肯定是賺不到什麼錢的,但是這蜂窩煤又不是為了賺錢而營造。
“還有適配這蜂窩煤的爐子。”陸離跟小玉說:“去叫人提那幾個蜂窩煤爐過來。”
“唯。”小玉立刻小跑去叫人拿蜂窩煤爐來。
三種蜂窩煤爐,單通、雙通、三通,能滿足不同的火力需求和場景……
“這個是什麼東西。”李世民指了指一個半圍爐子後麵的圓孔。
“這是用來加裝煙囪導管留下的。”陸離臉色嚴肅的跟李世民說到:“殿下,不管是燒木炭還是這燒蜂窩煤,不管有沒有白煙,都絕不能在關門關窗的房中點燃,除非在爐子上加煙囪,導熱氣出房外,不然會中炭毒死人的……”
“那升騰的熱氣就是炭毒的原因?”李世民臉色也嚴肅了起來。
炭毒,很早之前古人們就發覺了,總結出了經驗:不能在封閉的房間內燒炭。
陸離點點頭:“差不多,越不通氣的地方越嚴重,但很多時候做一個煙囪導那氣出去就好了。”
這一下,這幫人的注意力確實全都被蜂窩煤所吸引,全部都湊近了過來,對著蜂窩煤評頭論足。
而長孫無忌湊過去看了看蜂窩煤爐後,又過來跟陸離小聲問道:“我觀你房中牆上掛著一張紙,紙上寫到:氣候對於王朝的影響?是有何緣由嗎?”
現在確實不能輕看這毛頭小子了,曲轅犁、水車、蜂窩煤、煉鐵,刨除掉還未確定的煉鐵,光前三樣東西,陸離就可以算是“獻功”,僅靠這個,他就夠當官了。
對於對方能注意到這件事,陸離也不稀奇,說:“如果北方水土肥沃,草原人的牛馬膘肥體壯,他們想要南下掠奪中原的欲望是不是就會銳減?”
“嗯?”
長孫無忌還以為他會說氣候對於國內所產生的問題呢,沒想到卻說起了外部因素。
陸離繼續說到:“這個說起來是比較複雜的,而且並不是現在大唐的必要探討方向。”
氣候問題是人類沒辦法的乾預的事情,隻能被動的去接受與麵對。
但是知道氣候變化,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是好事,能預知到接下來可能會麵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