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儘管戰亂不斷,但是士族們的家底還是在的,名士也不少,屬占據中原的魏國最多。
寒石散都還沒流行起來,名士們就已經被主播科普過到底是什麼東西了,順便被主播‘良言不勸該死的鬼’的無所謂姿態給傷害到了。
一直以來,主播的在大家心中的形象都是一個天真善良又聰明的女孩子,同情心還挺高。
能讓她都懶得勸了,一副要死就自己去死的姿態,可想而知這寒石散是什麼玩意兒,吃寒食散的人在她那裡是何等的蠢貨。
一時之間,大家最多也就是去喝喝酒,一起寫寫詩文什麼的了。
雖然是被科普了酒也不是好東西,但是這些個貴族子弟覺得酒都喝了多少年了,不差這點不好。
主播之前教的蒸餾法子,家裡地多不缺糧的,已經在試著做了,就等著後麵開品酒會呢。
不過今天,大家也一起討論後世的理學和心學,研究到底它們到底是怎麼來的,是不是全然無用。
有些家裡書多的,也覺得現在文人之間的風氣不太好,想回家找點以前的書研究,看能不能也弄點‘尊禮複古’的東西,管管時下已經有些放浪苗頭的士人。
蜀地那邊,主要精力除了織錦、練鹽,就是嘗試著培育良種,東吳這邊是往南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其他不同稻種,還有就是造更大更結實的船,試圖遠航。
而貞觀的唐朝,處理朝政結束的李世民也沒想到,自己被找家長了。
因為新學堂還在籌備中,場地建設、老師、學生都在慢慢進行,估摸著少說也要一兩個月。
而沒有天幕教學,也沒有老師教學的李泰逃課了,還拉著李承乾一起。
至於其他非長孫皇後生的孩子,他們有心也不敢逃。
微笑著把孩子的老師們送走,他板起臉,問兩個孩子為什麼逃課。
沒了老師,倆小孩支支吾吾地開始交代,反正就是不想學他們現在的書,就想跟著主播學點物理、生物、化學之類的課,現在學堂沒有開課,他們就想自己做各種試驗。
李泰信誓旦旦地拍著小胸脯,說自己已經種了一小塊寒瓜地了,他會好好培育瓜種的。
行吧,胖兒子他懶得管了,就看大兒子吧。
但是大兒子在那裡控訴,憑什麼弟弟可以學他不能學,李世民隻能耐心跟他說,因為他是太子。
大兒子不說話了,就在那裡閉嘴看他,眼睛裡的難受和委屈毫不遮掩。
李世民深吸口氣,告訴自己不要生氣,他從不打孩子,,學學主播父親,和主播關係多好啊……
所以觀音婢,孩子的思想工作你來做吧!
而在外住的李淵,把要去太原督辦建關廟的人全都傳了個信,這個關廟務必要好好建,不止關廟,太原城裡,大小廟都給建上,他倒要看看後人怎麼拆!
李治那邊,也在和武後商量關於教育的事情。
醫學院必須開,但是其他那些學科,後世敢讓每個學生都學,就是要廣撒網篩良才,他們沒後世的條件,但也不能不做。
農學院是必須要的,農林漁牧這些東西,從育種到防蟲防病都很重要。
天象星象這些,被主播科學證明隻是正常天體運轉,這些知識也可以試著讓民間去學點,看看指導地方農業生產。
就是關於他們的幾個孩子,兩人合計一下,也覺得傳統的教育不變,但是也要讓他們多讀點數理化了。
另一個生活變化很大的,就是王勃了,最近出門一趟,邀請他喝酒參加宴會的人都數不過來,少年人有才,又來了名,誌得意滿。
而在武則天這邊,她也在琢磨怎麼把新的學科普及開來,最好的方式,就是科舉再加幾科。
儘管時人對科舉的出身很在意,但是沒關係,隻要錄取的夠多,以前的看不上也會變成眼紅去加入。
趙匡胤那邊沒得說,他就是努力發展經濟和科學,爭取自己有生之年拿回燕雲。
還順便又和幾個老夥計喝了回酒,拉下臉對自己弟弟乾的那些混賬事道歉,保證自己真的不會和趙光義一樣過分。
這些事都辦完了,他還得自己把目前家裡幾個孩子都帶上培養,不能讓他們一個個成為第二個趙光義,必須都去軍隊,去農田。
而官員選取方麵,科舉不能停,但是也不能全麵擁抱儒學了,不然後果天幕已經給劇透完了,除了詩詞有點說頭,什麼都要被拎出來罵。
到底讓宋人學什麼,想什麼,他還需要好好考慮。
而趙煦這邊,也在為這個沒影子的理學頭疼。
程頤沒的說了,打發他走,姓朱的以後也和那些奸臣一樣,永不錄取。
隻是一想到後世看待理學,追溯源頭就是找上宋朝,點名因為他們丟失中原不是正統,所以用這個給自己找正統,直接荼毒後世,趙煦腦子就嗡嗡疼。
年輕人不是沒有上進心,但是還沒來得及做什麼,就不斷被打擊,心氣高的趙煦最近都叫了好幾回大夫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更要命的是,因為趙佶和他後人乾的那些破爛事,本來就起義不斷的大宋,現在底下的百姓更加不信任朝廷了。
聽說不少地方,尤其是邊境,都覺得天幕說的沒錯,宋根本不是正統王朝,甚至還有說宋是背棄漢人的漢奸朝廷,滿朝文武都是蛀蟲。
目前是官員和地方豪強向著朝廷,但是下層百姓完全敵視這些人,如果不是外族在虎視眈眈,宋到底會怎麼樣還真不好說。
他已經後悔趙佶殺早了,留著慢慢泄氣多好啊。
洪武朝,朱元璋把自己和馬皇後關起來,兩個人私下裡密談。
他有在認真反思的。
海禁,知道貽害無窮,他開了;戶籍製度,知道是自己偷懶照搬元朝的,他也最近和大臣們在商量改;殉葬,這個他不辯解,反正以後不會有了。
但是理學,他沒想到也會給後世造成那麼大的影響。
“我隻是不想讓人心太亂了,為什麼這也不行呢?”
馬皇後拍拍他的手,安慰道:“後世對理學的看法,是南宋丟失中原,被迫保守來穩定人心的官方思想,可我們大明,不是這樣的啊……”
這話說的朱元璋也反應過來,是自己著相了,他的大明哪裡不比元和宋好,怎麼偏要用人家的東西來管理他的大明。
“你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