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個自己剪辮子,還和小日子去東北搞偽滿洲國的溥儀,這個載灃顯然更拉仇恨。
畢竟溥儀登基的時候才多大,載灃好歹也二十了,等擔事了,做了大清攝政王,就肯定要儘職儘責為大清服務的。
但是載灃不止能力差,還摸魚劃水,沒了大清也就是哭著號兩嗓子就回家抱孩子了。
一時之間,不管是封建皇帝、貴族官員還是普通人家,原本看自己孩子不順眼的老父親,突然之間一個個就都覺得自家孩子也挺好的。
不管是孩子懶點、笨點還是叛逆點,好歹沒想著把家產都敗了。
大明,最近壓力山大的朱厚熜看著上麵的載灃,都覺得後人一天天說自己擺爛真的是冤枉自己,人家這才是真擺爛。
他看向下麵坐在個小桌子上寫字的張白圭,問道:“你怎麼看這載灃?”
小孩說:“他什麼都做不了,這樣什麼都不做就最好了。不管他、奕匡,還是其他什麼不同黨派,所有人都知道大清要完了。”
從遠支宗室爬到權力上層的奕匡也好,摸魚劃水對大清無動於衷的載灃也好,還有那些保皇黨、革命黨,他們都很清楚大清這艘船已經破破爛爛無法修補了,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朱厚熜認可他的說法,已經王朝末路,做什麼都無力回天了。
但是一想到大明的未來,還有他之後同樣無力回天這點,壓力本來就大的他現在更是覺得是整個人都快要喘不過氣了。
而在康熙的養心殿裡,老二也提到了無力回天不如放棄的說法,但是不被康熙和他的兒子們接受。
卷王和他兒子們怒視現在放棄努力的前太子,一個個都在想他怎麼做到心態轉變的這麼徹底,都跟那載灃似的半點不關心大清了。
兩廢兩立還差點三立這種事對你打擊這麼大的嗎,你覺得是康熙在耍你玩,我們真覺得他眼裡就隻有你啊。
[攝政王載灃對大清,對哥哥和兒子都坐過的皇位如此不關心,原因,是他心係宇宙。]
康熙和兒子們齊齊偏頭,心係什麼?
文化課比起其他兄弟水平一般,存在感也比較低的老五也出聲了:“他也關心銀河係撞上仙女座星係,地球都會被撞沒了?還是擔心又有超新星爆發,宇宙射線給地球來個生物大滅絕?”
存在感更低的老七吐槽道:“不,我覺得他應該不是關心這些的。”
老九也奇了:“總不能是喜歡看星星吧。”
老十聽了都覺得離譜:“哪有人因為看星星就放棄大清的,格局太低了,還不如五哥的說法呢,多少還關心點地球。”
誰承想,還真給老九說準了。
作為皇家近支宗室裡第一個穿西裝,第一個出使歐洲的人,載灃西方文化科學十分感興趣,尤其喜歡天文地理。
當年去德國就帶回來一台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後麵又搞齊了整套天文設備,整天下了班就回家看星星。
也沒想到自己隨口一說還真能說準的老九立刻扭頭,對著老四豎起大拇指:不愧是你的子孫後代。
老四被膈應的想當場動手,如果不是康熙還在上麵的話。
[雖然載灃上班摸魚劃水,下班看星星,平時躺平不做為,試圖作為的幾件事也是加速大清完蛋。
但他的不做為和後期堅決不參與任何複辟的決心,也讓滿清沒有和隔壁沙皇一家下場一樣,連孫中山都誇他是五組共和的功臣。
他本人也非常崇拜孫先生,幾次和孫先生見麵,最後一次還找他要了簽名照,孫先生病逝後,載灃把照片供在大堂,焚香悼念。
就連兒子溥儀和小日子一起去東北老家搞偽滿洲國,載灃也是堅決不配合,就以父親的名義去過一次看兒子,發現溥儀的傀儡本質後,回來後就勸其他宗室不要投靠偽滿。]
“他一個愛新覺羅,家裡供著推翻大清人的照片!大清是怎麼他了!”
捂住胸口,這下老四是真的快氣暈過去了。
“四哥,莫要生氣。”老十三趕緊上去扶他。
雖然這時候他其實還是廢太子的人,但是看過一些未來四哥和自己的事,現在從康熙到下麵弟弟,大家都把他當場老四這邊的了。
老四被他扶著坐下來,吸著氣讓自己彆缺氧過去了。
康熙和其他兒子們都冷眼看著。
看了這麼久的天幕,實話說他們這些人對大清藥丸這事兒其實很清楚了。
不過到底也不是亡在自家子孫後代手裡,那時候自家後人都早成遠支了,也不可能把責任推到康熙頭上,弘曆又還小,當然就隻能所有的鍋老四一並背了。
[對於載灃,總理也做出了評價:載灃是在一種特殊的情況之下,身不由己地被慈禧臨終推上監國攝政王的高位的。
其實,不是因為載灃適合做攝政王,慈禧才選了他。而正是因為他不適合,慈禧才選他的。
這個曆史責任不能由載灃來負擔。]
這個評價其他人接不接受不好說,至少目前還算是走上坡路的康熙朝愛新覺羅們是不接受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現在,列祖列宗很不滿意。
康熙冷臉:“既然是皇家子孫,做了攝政王,不管是不是被迫,他要對大清責任,對列祖列宗負責。”
看看講到的關於載灃的一切,就沒有什麼讓康熙這個祖宗覺得滿意的,除了在大清沒了,局勢已定的時候他過於識時務,彆的就沒一個他看得上的。
不同於奕匡視頻下麵評論區的五花八門,載灃的視頻下麵,都是正經討論的比較多。
有說他看得透徹活的明白的;有誇愛新覺羅家有他確實是幸運的;還有感慨他怎麼就不激進點的,他也再激進點,能清理的舊時代餘孽也能更多點。
看到最後那個,普通旗人還好,上層滿清人陡然一驚:都主播那個時候了,恨他們八旗權貴的人還那麼多嗎,一個個字裡行間都是恨不得他們連著子孫死絕了?
老二一抬頭就看到新東西:“大清興於攝政王,也亡於攝政王。彆說,這評論說的還挺有意思。”
其他人明白老二什麼意思,也明白評論什麼意思。
彆說,你還真彆說。
滿清入關時是幼主順治帝+攝政王多爾袞+皇太後孝莊的組合,到了清末,幼主溥儀+攝政王載灃+皇太後隆裕。
幼主都是不管事的,不用多想,但是同為皇太後,顯然隆裕是比不上孝莊皇太後的,對權力的把控上還比不過慈禧,就載灃一個撐著。
但是31歲的多爾袞和25歲的載灃,這水平差距太大,不說海平麵到珠穆朗瑪峰,也有個海平麵到最低雲層了。
奕匡和載灃兩個人的存在,讓大家看到了大清權力天花板的到底確實是什麼神聖外衣都沒有,除了他們,另外一個能在大清做一品大院的英國人,也讓大家知道為什麼外國人都那麼想念大清。
28歲就被被清廷任命為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在根本就不了解現代國家運行,也壓根不懂什麼是海關的大清,引進了英國當時的行政管理製度祖管理海關。
1861年,大清海關稅收是490餘萬兩,到了1871年就達到1100餘萬兩,翻了一番等到1904年赫德離職時,已經達到三千多萬兩,翻了六倍多。
他名義上隻是一個外籍的雇員,卻成為晚清中國海關的絕對控製者,還將清末海關變為由不同國籍成員構成的國際性機構,沒了大清,在新中國之前這個機構都在中國屹立不倒。
一個更多都是在幫助列強收割中國,明麵上至少負責了八十多份不平等條約,暗地裡籌劃更多的英國人,他組建的海關機構,居然都能是大清甚至全世界最清廉、高效的機構,說出來都感覺是在抽清政府的臉。
在聽完了奕匡、載灃的故事,再來聽赫德的故事,震驚於這個英國人手腕高超能力強的同時,對他的警惕提防也拉到最大。
大秦,又是百家聚在一起辯論的一天。
“他定下來的5關稅就能讓清廷繼續撐這麼多年,但是他到底幫洋商逃稅多少,我看不止,否則其他列強可不會也願意他一直任職。”
“怪不得後人天天刷什麼‘列強無不懷念大清’呢。
就光是這個赫德,割中國肉續大清,管他到底怎麼賣中國的,大清還能活著,那些人才不在乎中國到底如何。”
“來點洋槍洋炮就能簽條約,拿錢拿地還能隨便賣東西的時代過去了,他們可不就是懷念嗎。”
“但是客觀來說,這個赫德的確能力出眾,看看之前大清海關什麼樣,巨額的關稅都收不上來,有了他好歹能收上稅,分一分清廷就有錢,不怪清廷知道他死了還給他加封。”
“他太了解清廷了,那些列強製定條約都是來找他先問問多少比較合適,清廷也要找他問多少賠得起,他靠著財政確實給清廷也續了點命,但對我中華貽害無窮。”
經過一番辯論,大秦的對赫德這個人達成幾個共識:根還是在外的外國人,為大清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有這個手套在前麵頂著,方便他和他後麵的其他列強繼續壓榨搜刮中國。
大清是列強的買辦政權這一點,大家都普遍讚同。
……
大秦。
鹹陽宮,深刻感受到後世人對大清厭惡程度的嬴政,雖然是個封建皇帝,但是這方麵他真的沒辦法跟大清皇帝共情。
他無法想象有番邦人在他大秦頭上撒野,拿他的錢,割他的地,在他大秦國土上耀武揚威。
他們可是知道,大清對外的不平等條約都整整簽了343條,彆的條約更是數不勝數,整理這些條約都有專門的研究,清條約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