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人言重了。”永新擺手道:“蘇省水災,饑民遍地,其中緣由吳大人想必很清楚。”
這話令吳潛老臉通紅!
蘇省水災,大半是人禍。
始作俑者就是以吳潛為首的蘇省官吏。
他們中飽私囊,阻撓賑災
“國師明鑒,下官也是迫不得已。人都說蘇省富甲江南,下官接手時卻發現虧空嚴重,為了考績,下官不得不聯合全省官吏,從賑災糧中挪用一些,彌補虧空”
這也是大華朝官場常用手法!
怪就怪梁王九皇子太較真
說到這裡,吳潛頓了一下:“國師若有良策,還請賜教!”
永新和尚費了這麼大的功夫來蘇省,肯定不是為了奚落自己。
眼下情勢如火,吳潛直接問計。
“貧僧來此,就是為吳巡撫排憂解難!”永新和尚拍著胖大肚子,笑眯眯的說。
“願聞其詳”
“隻需如此如此”
“這?”吳潛聽完,如遭雷劈。
“國師,目前江南水火並未解除。在下作為巡撫,彈劾賑災的欽差,這這”
嗬嗬!
永新和尚摸了摸胖大光頭,不慌不忙,說出另外一番話來:“梁王乃欽差,但你是巡撫。你主動求見,卻被拒之門外,你和梁王之間還有和解餘地?”
轟!
吳潛心頭巨震。
梁王自始至終,都未見過自己。
不僅如此,他一開始還令副欽差冷玄霜封存府庫、清查賬目,這哪裡是要靠蘇省官吏賑災,擺明就是要徹查舊賬。
一想到這裡,吳潛冷汗直流,後背衣衫浸透了,黏在背上濕漉漉的難受。
“國師——救我!”
“這裡有一封寫好的奏折,吳大人隻需簽上名字即可!”永新和尚使了個眼色,布政使汪大友取出一份彈劾梁王的奏折。
吳潛不明所以:“梁王風頭正盛,彈劾他豈不是自投羅網?”
“吳大人,此言差矣!”
永新和尚歎了口氣,似乎不願過多解釋。
“貧僧敢保證,吳大人這份奏折隻要遞上去,朝廷必定群起響應。”
“路,貧僧已經指出來了。”
“走與不走,吳大人自便!”
說完,永新和尚領著布政使汪大友出了門。
吳潛看著桌上的奏折,幾次伸出手,又縮了回來。
最後,他還是把奏折揣入懷中,咬牙道:“賭一把,我就不信梁王能一手遮天!”
遞出奏折後,吳潛依舊折返回平城縣。
每天必定到縣衙門房遞帖子,求見梁王殿下。
天天吃閉門羹,連師爺都看不下去了,勸道:“大人這是何苦?”
吳潛笑了笑,也不解釋。
依舊每日去吃這碗閉門羹。
哪怕成為整個蘇省官場笑話也不在乎!
吳潛就是要做出一種姿態,並非本官不願意賑災,而是欽差封存府庫、據不接納,本官也是無可奈何
十日後。
吳潛奏折抵達京城,頓起軒然大波。
六部官員、各路禦史,紛紛上折子彈劾梁王曹弘。
“身為欽差,拒不接見蘇省巡撫封存府庫、一意孤行簡直把賑災當兒戲!”
“請陛下嚴懲!”
“嚴懲”
輿情洶洶,元帝看完折子,隻說了句“朕知道了”,就拂袖而去。
這一幕讓百官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