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凡的老家村莊名叫葉家莊,幾乎清一色的都姓葉。
據族譜記載,大約五百年前,為避戰亂,有葉氏兩兄弟逃難來此。開荒種地,開門立戶,開枝散葉。
時至今日,便形成了五十幾戶共計兩百多人口的不大不小村落。
所以華夏有句古語,同姓本家,五百年前是一家,確實是有據可查的。
不過,葉家莊之所以說幾乎都姓葉而不是全部都姓葉,自然不是指嫁過來媳婦的不同姓氏。
而是有一戶人家,招了個上門女婿。
這個葉家莊唯一的上門女婿姓楊,名光樂。
楊光樂入贅到葉家時其實已經是二婚,頭婚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一個不到三歲的兒子。
因家境困窘,楊光樂兄弟又眾多,家人實在無力為他再娶續弦。
無奈之下,才帶著幼子入贅到葉家莊的。
這個幼子不是彆人,正是楊偉。
村裡其他同齡的小孩都是一個姓,單單楊偉是外姓,自然而然地受到一些排擠。
在農村裡,贅婿地位是很低的。
畢竟但凡家裡不是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誰也不願意當這個受氣的上門女婿。
所以,雖然楊偉老是被同村小孩們欺負,楊光樂也不敢上門理論。
楊光樂入贅的這家家境其實也不好,而且人丁單薄。
前兩年,一場意外奪去了中年男戶主的性命。屋漏偏逢連夜雨,妻子一著急,本就血壓偏高的她一下子中風了,從此癱瘓在床,臥病不起。
自此,家裡就剩下母女倆相依為命。
女兒二十剛出頭,正是待嫁年紀,可家裡出現這樣的大變故,自然隻得暫且擱置。
按照葉家莊村規,為了“血統”的純正,本來是不允許外姓人入贅的。
但是鑒於這家人情況特殊,如果沒有一個男丁撐起門戶,恐怕都得餓死。
最後通過全體村民開會表決,特彆開了先例,允許他們家招上門女婿。
隻不過,不同於常規的上門女婿,招過來並不是為了延續香火的,而僅僅是作為男勞力的。
因此,同時規定,贅婿今後所生的孩子,如果是男娃不得姓葉,隻有生的女娃才能姓葉。
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女孩以後還是要嫁人離開葉家莊的,所以姓什麼倒也無妨。
但如果是男孩,再姓葉的話就占著一個戶頭了,有戶頭意味著要分田地。
而這個通過上門女婿生的男娃,村民們曆來都是不認的。
母女倆對於這個決議自然無異議,而且對於鄉親們破例允許招婿感激涕零。
楊光樂及家人同意這門婚事的理由很簡單,雖然這個葉家的待嫁女長相一般,但再怎麼說也是個黃花大閨女。
況且還有這麼個奇葩的村規,雖然入贅了,以後生兒子還跟自己姓楊。單從這點來論,其實並不算是真正的入贅招親。
所以,雖然家境條件是差了點,但他自己畢竟已是二婚,還帶著個拖油瓶兒子。
論條件,也算是半斤八兩,誰也彆說誰。
楊光樂入贅到葉家後,每天埋頭苦乾,種田犁地,白天乾,晚上也乾,似乎總有使不完的勁。
但是,在那個年代,農村裡再怎麼辛勤勞作,每年收成也極其有限。
如果一家人健健康康的,養家糊口倒也不難。
偏偏上頭有個臥床在家的老人需要專人照顧,時不時還得打個針吃個藥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