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了黃道吉日,城西巷弄深處的“濟安堂”悄然開業。
未有大肆喧嘩,隻門口掛上了簇新的匾額,乃是林如海親筆所題“濟安堂”三個沉穩端方的大字,這便是無聲的招牌與底氣。
雖未張揚,但揚州官眷圈中消息靈通之輩,早已聽聞林府姑奶奶開了間彆致的藥鋪,尤重女科調理,且是由一位氣度不凡的老嬤嬤坐鎮。
加之賈敏有意無意地推波助瀾,開業這日,竟也有幾位相熟的官眷太太應邀前來捧場。
藥鋪門麵開闊敞亮,藥櫃整齊,藥香清雅。
尋常抓藥問診皆在前堂,由文嬤嬤挑選的一位言語穩妥、略通藥性的中年仆婦應對著。
而真正的重頭戲,則在通往後麵清靜小院的樓梯之上。
樓上另辟一區,雅稱“蕙芷閣”,專為女客服務。
入口處垂著細竹簾,內有屏風隔斷,布置得清雅非常,熏著淡淡的安神香,與外間的藥氣截然不同。
賈敏今日精神頗佳,親自做東,引著兩三位素日交好、又或身體確有微恙的官眷上了樓,望舒跟著迎了上來。
來的一位是通判夫人張氏,一位是致仕翰林之女、現任鹽運司經曆之妻趙夫人,還有一位是揚州本地大儒的兒媳孫娘子。
幾人入了蕙芷閣,隻見內裡用精美的蘇繡屏風隔出了數個獨立小間,私密性極好。
文嬤嬤早已候著,她今日換了身深青色暗紋杭綢褙子,發髻梳得一絲不苟,神態沉靜從容,見了諸位夫人,依禮問安,不卑不亢。
賈敏笑著對眾人道:“這位文嬤嬤,於調理之道上頗有些獨到之處。諸位姐妹平日持家辛勞,不妨讓嬤嬤看看,鬆快鬆快筋骨,調理一下氣血也是好的。”
又低聲提醒了一句,“嬤嬤手法需貼著穴位經絡,諸位可穿著寬鬆舒適的常服,更方便些。”
幾位夫人雖有些好奇,卻也略感羞澀。那張氏夫人率先笑道:“既是林夫人推薦,必是好的。我便先試試。”說著,便隨文嬤嬤進了一間小室。
小室內布置簡潔,一張鋪著軟墊的榻,一旁小幾上放著溫水和潔淨的布巾。
文嬤嬤請張氏夫人側臥,溫言道:“夫人請放鬆,若覺何處酸脹不適,可告知老奴。”
她手法沉穩有力,先是從肩頸開始,指尖精準地按壓穴位。
張氏夫人初時還有些緊繃,很快便覺一股酸脹感過後是難以言喻的鬆快,忍不住輕哼出聲:“嗯,是這裡,這裡,近日總覺得肩頸僵緊得很。”
文嬤嬤手下不停,緩聲道:“夫人平日是否常低頭勞作?或是思慮過重?肝氣略有鬱結,牽及肩頸。日後需得時常活動頸項,莫要久坐。”
她手法變換,又按到背部幾處穴位,張氏夫人隻覺得一股暖流散開,舒服得幾乎喟歎。
“嬤嬤真是神手。”張氏夫人閉目享受,忽覺文嬤嬤手指在她腰骶一處輕輕按過,帶來一陣明顯的酸脹,她不由“嘶”了一聲。
文嬤嬤手下力道稍緩,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夫人此處寒凝之氣較重,月事之時是否常感腰腹墜痛,畏寒怕冷?”
張氏夫人警惕睜眼,而後臉上泛起一抹紅暈,眼中滿是驚詫,雖都是婦人,第一次見就提這個?
這等私密不適,她從未對外人言,竟被這老嬤嬤一按便知,她有些訥訥的道:“嬤嬤如何得知?”
“氣血之行,皆有跡可循。”
文嬤嬤淡然道,“此乃婦人常見之症,卻也不可輕忽。平日需忌生冷寒涼,注意腰腹保暖。老奴可為您配些溫經散寒的藥茶,日常飲用,慢慢調理。”
接著,文嬤嬤又為趙夫人和孫娘子分彆做了推拿。
趙夫人時常心悸失眠,文嬤嬤判斷是心血不足,提醒她勿要過度勞神,並教了幾個安神的穴位自行按摩。
孫娘子則是因為生育後調理不當,落下些不足之症,文嬤嬤細細問了飲食情況,給了許多實用的建議。
整個過程,小間隔音極好,彼此互不乾擾。
幾位夫人初時的羞澀扭捏,在文嬤嬤專業沉穩的態度和立竿見影的手法下,漸漸化為信服與感激。
她們竊竊私語,交流著被說中的隱疾和得到的建議,才發現原來許多難以啟齒的苦楚,竟是人皆有之,隻是往日無處訴說,更乏良醫。
調理完畢,文嬤嬤並未開立任何藥方,而是給每位夫人奉上了一個用錦囊裝著的、封好的小木牌,木牌上並無名姓,隻刻著不同的花草紋樣及一個數字。
文嬤嬤恭敬解釋道:“此牌請諸位夫人收好。日後若有關乎女子方麵的調理需求,或有何不適之處,不便來此,可遣一心腹持此牌至濟安堂。堂內自有女醫記錄在案,可根據牌號知曉患者大致情形。”
嬤嬤講到這停了一下,望舒看幾位女人無反感之態,朝嬤嬤略一點頭,示意嬤嬤繼續。
“若願讓女醫上門請脈,自是最好。若實在不便,亦可將症狀儘可能詳儘書寫,不署名姓,密封交來,老奴或堂內女醫會根據描述斟酌開方,雖不及麵診精準,或也能緩解一二。但若症狀急重,老奴還是懇請各位夫人,務必允準麵診,以免延誤。”
她又溫言補充了些女子平日保養之道,如何注意清潔,如何觀察自身變化,飲食起居有何忌諱,言語含蓄卻切中要害。
幾位夫人聽得麵紅耳赤之餘,又覺字字珠璣,前所未聞,皆暗暗記在心裡。
待送走這幾位心滿意足、卻又各懷心思,大都盤算著日後定要常來,畢竟比家裡丫環嬤嬤推拿舒服多了,抑或想著如何悄悄請女醫回家給女兒瞧瞧,賈敏與林望舒看各位表情也就猜到了,兩人相視一笑。
她們心知,這“蕙芷閣”的路子,算是走對了。今日來的雖隻寥寥數人,卻皆是揚州官眷圈中有頭有臉的,她們的口碑,便是最好的招牌。
而這第一日,雖未大肆收取診金,但那幾位夫人留下的“心意”賞封,以及日後必將源源不斷的“調理”需求,已然預示著,這濟安堂,特彆是這“蕙芷閣”,將成為林望舒事業版圖中最穩定也最豐厚的一桶金。
官家婦人的私己錢,向來是最舍得花在關乎自身容貌健康之上的,打開了官眷的市場,那些富商巨賈的家眷,自然也會聞風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