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燁這一天上班,一大早收到了一個投稿書畫作品的郵件。
在《邦聯時報》,有開辟一個小專欄,是專門收工廠員工書畫作品投稿的。
平時有一些會畫畫會寫字的作者投稿這個欄目。
今天,周燁收到的這個投稿圖片,感覺有點奇怪。
這幅書法作品,它隻是用毛筆寫了一個金文的“龍”字投稿。
這個“龍”,不是我們看到的簡體字“龍”,也不是我們看到的繁體字“龍”,而是像個圖騰,用古老的金文符號,上麵像有一條龍,戴著帽子在其中。
周燁沒有見過這個文字。
這個圖案有點不一樣。
周燁心想,這不是我們所認識的“龍”字,這是比小篆大篆更古老的文字,把這個字拿出來,基本沒有人會認識這個字。
周燁看了看這個書法作品,文字雖然不認識,但是文字的形象是符合金文的,而且文字的筆劃有力,構圖嚴謹,看不到什麼漏洞。
周燁的心裡麵想,需要刊登這個圖案嗎?雖然大家不認識,但是作品本身是具有藝術味道的。這樣的作品,是抽象的藝術,它適合放在報紙上麵發表麼?
周燁認識這個作者,作者名叫張庶,是廠裡麵的一個文化人,他熟讀古書,而且擅長書法水墨繪畫,精通古文字。
不過,這一個人有文化的人,隻是工廠裡麵的一個工人而已。文化不代表薪水和地位,這一個文化人,他在工廠模具部做事,專門生產鞋子的大底部件。
地位高低和文化沒有關係,周燁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想的。
周燁作為報紙的編輯,有判斷文章是否可以發表的權利,這對於投稿的作者來說,周燁就像是一個審判官一樣。
這一次,周燁又要評判這一幅古典文字的抽象藝術作品,看它是否應該放在報刊上麵發表。
發表在報紙上麵的作品,是會影響不少人的。
周燁盯著這個奇怪的“龍”字。
這個“龍”字圖案,放在普通人那裡,應該是看不懂的。放在周燁那裡,周燁自己也不懂,但是周燁查了網絡資料,確認這個符號是一個“龍”字,沒有寫錯。
周燁每一個月都會收到員工投過來的繪畫作品,有一些畫作很好看,但是那些繪畫作品隻是好看,沒有多少內涵。
不像這個“龍”字,那麼有內涵。
周燁想讓報紙多一點內涵,打算用這幅作品刊登。
周燁心想,這幅作品奇奇怪怪,但是從書法和邏輯的角度沒有犯錯,唯一的缺點是看不懂。看不懂不是錯,讀者無法挑它的毛病,就算有讀者有微詞,周燁也能解釋得通。
同時,周燁又考慮到,報紙要生存下去,也要放一些彆人看不懂的,但是有內涵的東西。
這些抽象藝術,有它們的價值,周燁是這樣想的。
不過,周燁不太放心自己一個人的判斷,於是,周燁找來了同事朱勝,詢問朱勝對於這個作品的意見。
周燁打開電腦的圖片,指著這個“龍”字,對朱勝說,“你喜不喜歡這個神奇的古代文字?”
朱勝問,“這是什麼字,我看不懂。”
周燁說,“這個是‘龍’字,是金文,也就是周朝的文字。”
朱勝笑了笑,說,“看不懂。”
周燁問,“除了看不懂之外,還有沒有看到什麼問題?”
朱勝說,“看不懂這個作品的表達什麼意思,但是,這個作品呈現出來的外表圖案挺大氣的,像是有一條龍戴著帽子,這作品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問題還是看不懂。”
周燁聽朱勝這麼說,就決定把這個作品過審,放在報刊上麵發表。
周燁讓朱勝回自己的位置上麵去工作,自己則打開了郵件,寫回複給這個作品的作者張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