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隔壁的平武縣、隴山縣,都有人拖家帶口,扶老攜幼地趕過來。
這些人裡,有活不下去的農民,也有被搶光了家產的小地主、小鄉紳。
他們到了石坎村地界,看到高聳的木牆,牆上巡邏的精壯漢子,還有村裡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一個個都跟看到了天堂一樣。
“這……這裡真的是石坎村?”
一個從隴山縣逃難過來的老鄉紳,看著眼前儼然一座小鎮的村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接待他們的人,是村裡的老人趙德柱。
老頭現在負責管理新來的人口登記,整天樂得合不攏嘴。
“沒錯,這兒就是。”
“隻要進了這道牆就沒人敢欺負你們。”
老鄉紳當即就跪下了,老淚縱橫。
“我等隻聞林火頭領威名特來投奔,願附驥尾隻求個活路啊!”
他身後,黑壓壓跪下一大片人。
“求林頭領收留!”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石坎村的人口,很快就突破了八百。
林火不得不規劃著修建外城。
更多的民居,更多的作坊,更大的倉庫,都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不知道是誰先開始的,外麵的人都開始叫林火的隊伍“安州義軍”。
這個名號,一開始隻是在逃難的百姓口中流傳。
“聽說了嗎?”
“安州出了支義軍專門打北狄人!”
“是啊,領頭的大英雄叫林火可厲害了!”
“咱們去投奔安州義軍吧!”
“總比在這等死強!”
一傳十,十傳百。
“安州義軍”這個名號就這麼叫響了。
手下人把這事報給林火的時候,他正在圖紙上規劃新的火藥作坊。
他聽完,隻是“嗯”了一聲,沒說行也沒說不行。
這就等於是默許了。
安州義軍?
這名號不錯。
聽著就比“狩獵隊”或者什麼“石坎村團練”高大上多了。
首先,老百姓就認這個。
你叫“義軍”,他們就覺得你是好人是自己人,投奔你的時候心裡踏實。
其次,這名號能擴大影響力。
以後再往外發展,頂著“義軍”的旗號,名正言順。
最重要的一點,是將來跟官府打交道的時候,這是個很好的牌。
你官府不是打不過北狄人嗎?
我打了。
你官府不是保不了境安不了民嗎?
我保了,我安了。
我這是“義軍”是幫你朝廷做事。
你總不能上來就給我扣個“反賊”的帽子吧?
就算你想,也得掂量掂量民心。
這玩意兒,就是一層護身符,也是一個政治資本。
林火想得很明白,這名號,好處遠大於壞處。
但他明白,不代表村裡那幫老人也明白。
林永貴和趙德柱幾個老頭子,專門跑來找他。
幾個老人臉上,是那種既驕傲又惶恐的複雜表情。
“火子啊……”
林永貴搓著手,一臉的憂心忡忡。
“外麵都叫咱們安州義軍……這……這個名號是不是太大了點?”
趙德柱也在旁邊幫腔:“是啊,這可是軍啊!”
“私自稱軍這在朝廷那裡可是犯忌諱的大罪!”
林火看著他們,心裡有點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