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三位皇子去殺太子的行動,也是秦遠在暗中鼓動的結果,他就是想用三位兄弟去除掉太子,因為太子地位太過穩固,安慶帝想要換掉太子,都被朝裡的大臣們給阻攔了,太子不除,他就永遠的也坐不上這個位置,但他又不敢自己動手,一旦自己動手,自己也就再沒有機會了,因為朝中大臣將不會再支持自己。所以他就假借著另三位兄弟之手除掉太子。
老四老五純粹是跟在老二身後跑腿的,腦子笨的要死,皇帝的位置與他們二位無緣,隻有老二還算有點本事,但性格過於急躁,雖然聰明,但沒有架住自己的拱火,所以在他的鼓動之下,他們果然行動了,真是蠢的要死。這次三人逃出去,恐怕老二會找機會會卷土重來,不過朝臣們應該不會給他機會,畢竟他殺害了眾臣們擁護的太子,怎麼說來自己的機會最大,就怕他躲在暗處搞小動作,到時候讓自己防不勝防,那就這的夠頭疼的了。秦遠心裡一直在不斷的胡思亂想著。
早上需要祭太廟,盛大的隊伍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之下,來到太廟,各位官員是不能隨意進入的,隻有幾位閣老和六部尚書以及皇帝的親隨才可以進入,其他人跪在殿外等待。
安慶帝在太廟向曆代帝王誠心禱告,並宣讀了自己的退位詔書。秦遠在安慶帝詔告結束,向前進香宣誓自己行天子位後,將繼承皇族大業,管理好大虞國。整個過程進行的比較順利並沒有發生什麼意外,
這讓所有的大臣們都鬆了一口氣。
祭拜完畢,接下來要祭拜天天廟、地廟和先農廟,然後在勤政殿正式詔告天下新皇登基。但是在眾人退出太廟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轟”的一聲巨響,太廟內所有的祖先牌位毫無征兆的全部向前傾倒,所有人你都被嚇得心驚肉跳,連平日波瀾不驚的安慶帝都大驚失色。大殿內一片慌亂,禮部人員和隨行太監忙七手八腳的上前扶起牌位。
殿外的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先是一聲巨響,接著是“啪啪”的一陣亂響聲。他們都很好奇,想看看殿內的情況,但他們沒人敢動,隻能低著頭跪在地上,心裡猜測著發生了什麼事情。過了許久大殿內的人員才退了出來。眾人偷偷的打量一下,發現安慶帝臉色晦暗的在太監的攙扶之下走在前麵,隨後的新皇秦遠帶著幾位大臣也臉色難堪的走了出來,隨後大殿門緩緩關閉。
殿門剛剛關閉,太廟的大門下突然出現了四名黑衣人,手中握著多發弓,這種弓箭每一張弓上同時能射出三支棱箭,殺傷力非常大,他們將弓箭對著安慶帝和新皇帝秦遠進行了射擊。禁衛慌忙阻擋,但還是有箭射中的二人,但在禁衛的保護之下射中的部位並不致命。
那四人一擊不中之下,抽出身邊的長刀,便和侍衛砍殺在一起。但禁衛人數太多,他們一呼而上,很快就將四人砍傷倒在了地上,禁衛們按住四人的時候,四人便口吐黑血死去。原來他們口中早已含住了毒藥,一旦被俘便服毒而儘。
這案情就更加重大了,到底是什麼人能在戒備森嚴情況下安排四位死士進入到太廟之中?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能有這樣能力的除去禁軍之外,就隻有操辦大典的禮部官員了,這樣一來,恐怕禮部所有的官員都會受到牽連。而守城的禁軍也是這樣,不說人是不是他們安排進來的,單是在他們嚴密的守護之下還出現這種情況,就已經令禁衛難辭其咎了。
眾人手忙腳亂的去查看安慶帝和新皇帝秦遠的傷勢,另外也有幾名大臣在剛才的騷亂中受傷。本來接下來還有很多儀式,但隻能化繁從簡了。天廟、地廟和先農廟改日再去祭拜,直接走最後的流程。
當然,還是先治傷要緊,安慶帝被箭尖兒劃傷了一隻耳朵,秦遠的右側肩膀上中了箭。禦醫給大臣和受傷的禁衛進行了簡單的包紮就送了出去,給安慶帝和秦遠仔細的處理了傷口。上了藥包紮好後,安慶帝便被送回了太上皇寢宮。
而秦遠需要親自主持了登基坐上皇位,隻有坐在龍椅上發出第一道聖旨才算真正的坐上帝位,勤政殿內秦遠坐在了龍椅之上聽著大太監的聲音,也是感到一陣心煩,本來他要親自宣讀詔書,但是因為他的胳膊受傷,疼的他冷汗直流,隻能一動不動的坐在輪椅上,由身旁的太監代為宣讀了。第一道詔書無非是大赦天下和改元,自明年起改元為武成元年,新皇帝秦遠以後將被稱呼為武成帝。
人員的任命現在還不可能開始,要等到過些日子皇位穩定了才能在人員上進行調整,那時候一些人事的調換才不會有阻礙。何況老皇帝還沒有死呢,隻要太上皇還在,他也不可能對原班人馬進行大規模的調整。
現在首要的是把登基大典主持完,誰知道還會有什麼其他的事情發生呢?新皇帝秦遠宣布年起改元為武成後,登基大典草草結束。
秦遠定年號為武成,暴露著他的野心勃勃,秦遠有一統天下的決心,他要再創一個大一統王朝,這也是安慶帝秦礪願意把位置讓給他的原因,因為從很小開始,秦遠就一直在安慶帝的麵前鼓吹要建立大一統的王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開始安慶帝還有一些猶豫,覺得他性格有些貪大喜功,但後來秦遠漸漸展露出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處理事務上的果決,無不彰顯出了他具有的超凡能力,這樣就讓安慶帝有了換太子的想法。
但一直沒有能夠成功,直到後來安慶帝發現了幾個皇子都有奪權的野心,他也沒有出手製止,倒是想要下麵的幾個孩子爭一爭,但是他沒有想到二皇子會使用暴力的手段,直接殺掉了太子,這是他不能允許的。所以他囚禁了三位皇子,因為都是他的兒子,他又舍不得直接將他們處理掉,所以就隻囚禁起來,想自己百年之後秦遠願意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吧,留著也好,殺了也罷。
安慶帝最近幾年身體也不是很好,漸漸的對一些事情有些無能為力。比如今天太廟祭祖發生的變故,他本已經做了最妥善的安排,沒想到還是出現了這樣的意外。
安慶帝現在有一些後悔了,如若當時保住太子秦勇,就不會發生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了。太子秦勇雖然沒有那麼野心勃勃,但也是一個充滿睿智有能力的太子,而且朝中大臣多數都是站在秦勇那邊的,當時自己想辦法保護好這秦勇,阻止幾位皇子奪權,就不會出現後來這些事情了。雖然他中意的人今天登上了皇位,但他也不知道以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壓抑胸悶的感覺,使安慶帝難受至極。
另一方麵,安慶帝知道那三個兒子一旦逃出,必將對國家的穩定帶來巨大的破壞,但他又能怎麼辦呢?就看以後秦遠的政治手段,能不能如他平日裡表現出來的那麼出色了。能,或許國家還能穩固下來。如果不能,可能國家動蕩天下大亂。
太上皇秦礪正在自己的宮中反思自己的錯誤,想到太子他哀傷著想到往日的種種,自己對不起死去的太子,也對不起他的皇後,那是太子的生母啊,他都無顏去麵對自己的皇後!他在這裡傷心著,殊不知皇宮裡又出現了大事。
群臣都在朝拜新皇登基的時候,後宮有小太監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帶著哭腔對著武成帝秦遠秉報道:“皇上啊,皇上不好了。”他這話一出旁邊的人都想要弄死他,皇上剛登基你就說皇上不好了,這是詛咒嗎?那小太監卻完全沒有發現自己話裡的語病。
秦遠正心裡煩著,一聽這話,怒道:“給我好好說話,哭哭啼啼成什麼樣子。”那小太監渾身顫抖著說:“宸貴妃她死了,她被人縊死在宮中。”宸皇妃就是二皇子的母親。群臣聽了這話目光都看向了秦遠,要說現在誰最想她死,那無疑是這位新皇帝了,而且事發宮中,除去皇上和太上皇誰還有這個能力。
秦遠看群臣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心裡大罵“都他媽看我乾什麼,又不是我乾的。”但作為皇帝他不能說這樣的話,隻能對小太監說:“怎麼回事?宸貴妃好好的怎麼會死的,是誰把宸貴妃縊死的?”
小太監哆哆嗦嗦的說:“不,不知道啊,前一刻宸貴妃還和我們說要休息了,下一刻奴才們聽到屋子裡有桌椅倒地的聲音,怎麼呼叫宸貴妃也不應答,我們幾個大著膽子推門進去,就發現宸貴妃被人用繩子勒死在地上了,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人進出貴妃的房間啊。”
這下朝臣更加大驚了,連秦遠也麵色失常,能在皇宮內殺人,還不被人發現,這想想可太可怕了,以後宮內人還不得人人自危啊。若是皇妃自殺也能理解,但她竟是被勒死在宮中的,並且還沒發現凶手。那下一個目標是誰?這執行暗殺任務的人已經進入了大內了,誰有這麼通天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