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物質匱乏,鍋用的時間長了,難免會漏水或者壞掉,但是周邊還是好的。這個時候,人們一般不舍得扔掉再重新買一個新的,而是等換鍋底的人來了之後,花較少的錢換個新鍋底,繼續用。
老曹兄弟姐妹多,家裡負擔重,他父親就常年在外奔波。據他後來聽母親講述,他父親在外麵補鍋底掙錢,餓了就吃點乾糧,渴了就給人家要點水喝,晚上睡覺就隨便找個地方湊合一晚,也許是破廟裡,也許是街邊,也許是人家門樓前。回想當時的生活條件,那種情景、那種艱苦應該可以想見。所以他爹一直有嚴重的胃病,最終因為胃癌不治,舍棄一家老小而去。
家裡的頂梁柱去世了,整個家庭就陷入了困境。老曹的父親有兄弟好幾個,但是沒有一個幫忙的。反而在言語上、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欺負孤兒寡母。隻有老曹的小姨,她是個中學老師,後來做了校長,收入還不錯,經常補貼他們家。
老曹的母親是個非常普通的老太太。當年在萬般無奈之下,把大女兒送了人,讓大兒子去學了木工,跟著師傅做木匠活,補貼家用。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供老曹一個人上大學。老曹也掙氣,複讀了兩年之後,以剛剛好的成績,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並在那裡研究生畢業。農家孩子從此人生命運就改變了。
老曹畢業之後就在上海安了家,然後一結婚買房就把老母親接了過去,從此之後幾乎很少再回老家。
我見過老太太幾次,老太太人很和藹,一臉福相。隻是可能是年輕的時候吃苦太多,現在年紀也大了,難免有一些基礎病。老曹是個孝子,帶著母親求遍各地名醫,家裡補品堆成小山。但是年輕的時候落下的病,年紀大了很難恢複,再多的錢也買不回健康。
老曹因此就總覺得對母親虧欠太多,心有餘,力也足,實際上卻不能從根本上幫到老太太。所以一直很痛苦,每當聊起起事,尤其是喝醉酒之後,總是傷心落淚,心疼其母親。
並且老曹媳婦與婆婆關係也不是太好,這就更讓老曹平添煩惱。
其實這種事很難說出個對錯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的時候可能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更多的是因為長期日常生活積累起來的矛盾。雖然沒有本質的矛盾,但生活久了,鍋碗瓢盆還叮叮當當呢,何況人呢?
老曹的老婆和他是研究生同學,武漢本地人,母親是醫生,父親經商,家道富足,隻有這一個獨生女。當時之所以跟著老曹,也是看上他的人品和能力,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然的嫁給了他,並且跟著他一起離開武漢到上海創業。
老曹在上海的第1套房的首付就是老丈人出的錢。在創業成功之前,老婆也跟著他吃了很多苦。那些年又掙不到大錢,又顧不上家裡,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是老婆一個人在操勞。
有一次坐著喝茶,老曹老婆說著說著就哭了。她說懷兒子的時候,體檢都是自己一個人去的,老曹太忙從來沒有跟著去過。隻是在兒子出生的時候,在醫院裡陪了兩晚。那時也沒有多少錢,連個月嫂都不舍得請,老曹的母親身體又不好,隻有把丈母娘從武漢接了過來,幫忙照顧。
糟糠之妻不下堂,雖然兩個人也吵過鬨過,但是老曹對老婆其實一直很好。但是好是好,該吵架的時候還是吵,就這樣叮叮當當的過著。
經常有年輕的夫妻說有錢就好了,有錢就不會為了柴米油鹽吵架了,有錢就沒有煩惱了,這句話一半對一半錯。錢隻能解決錢能解決的問題,但是人生中很多問題是錢不能解決的。人生的苦惱,並不因為是有錢還是貧窮而有太大的改變。
後來公司上市了,經濟條件雖然好了,錢不用愁了,但是貧賤時候的矛盾是抹不去的。並且尤其讓老曹糟心的是,他的兒子特彆不爭氣,老曹認為那兒子就相當於養廢了。
夫妻倆相互抱怨,老曹埋怨他妻子沒有把孩子教育好,自己拚命掙下偌大的家業,無人繼承。老曹的妻子就抱怨他隻知道工作不顧家裡,什麼時候管過兒子的學習?
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們兩口子就此事鬨到了幾乎矛盾不可調和的地步,天天吵天天鬨。每天下班隻要不出差,老曹就喊一幫哥們兒出去喝酒,喝到很晚才回去,其實是為了躲避他老婆,不想說話,甚至不想見她。
老曹有錢之後,他老婆又添了一個毛病,就是整天查他崗,電話查崗,偶爾還找個理由到公司來轉一圈,巡視一下領地,和前台的,財務的,人事的,銷售的小妹妹大姐姐們聊聊天,宣示一下所有權再回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幾年,隻要老曹晚上在外麵喝酒,他老婆必打電話查崗。剛開始他還會耐心的解釋,後來要麼直接掛掉,要麼語氣不好的回懟幾句。
有一天晚上我們正在喝酒,他老婆又打了電話。老曹那時候和大股東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正在鬱悶生氣的時候,一看又是他老婆的電話,接了電話就罵,我們就趕快勸。
人們在年輕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是新青年,是與傳統舊習俗堅決劃清界限的一代人,堅持男女平等,堅持認為生個孩子男孩女孩都一樣。當然,我到現在還是這麼認為。
但是也有很多人到了中年,就不由自主的還是覺得有一個兒子好,並且我發現掙的家產越多的人越是如此。
曾經聽不止一個事業有成、年過半百的老大哥後悔當時堅持了獨生子女政策,尤其是後悔隻生了一個女兒,後悔沒有再要一個兒子。
有的人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半輩子,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了,但是一想起來家業無人繼承,不得不把辛辛苦苦掙下來的家產交給女婿,就心有不甘。
這種事情其實已經相當普遍,因為這些年正好處在那一批下海的人臨近退休、家裡獨生子女接班的時期。
早幾年的時候,股吧裡有一件事被炒得火熱,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已結婚20多年,發公告與他老婆離婚。
當時網絡上有人猜測,他可能是為了想減持,而做的技術性離婚。酒桌上也有人談起。我聽了總是啞然一笑。因為我還算是比較熟悉他們公司,知道他隻有一個女兒,知道他的心裡的想法。他們那幫創業的老哥們兒,有一多半在公司上市之後,在中年之後,都又開始生起了孩子,並且多數都不是和自己的原配,搞得好像軍備競賽似的。
這幾年類似的事情越來越多,很多人好像都想開了。股民隻知道上市公司表麵的光鮮,而不了解運營這些公司的股東的個人生活,不了解他們的苦楚與無奈。好多人不止一個家庭,與老婆也沒有離婚,又想多要個孩子。所以就又搞了一個小家,有的是在國內,更多的是小家放在加拿大或者新加坡。
這在小圈子裡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其實這種事不用從道德上進行批判,我們不是身在其中的人,不能切身體會彆人的感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苦惱。
我們這些普通人可能覺得,我們的困難與煩惱有錢人不會有。但有些時候,有錢人也羨慕我們這些普通人,他們也擁有一些我們不曾擁有的苦惱。
喜歡百倍股請大家收藏:()百倍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