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股市噪音是一種智慧
《上市公司輿情管理與市值管理,到底是個啥玩意兒?》
市值管理與操縱股市之間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界限,股民要學會體察其中微妙之處。
輿情管理不能搞成向上市公司收保護費,這對上市公司與股民都不公平。
不聽消息炒股,不被噪音乾擾,是一種強大的投資智慧。
……
談談資產配置、倉位管理與分倉
關於倉位管理的重要性,我們強調過很多遍,分倉更是經常提及。資產配置也聊過不少,比如買不買房,怎麼投資黃金,這些都是。
今天可以從專業投資的角度,用金融術語再詳細的聊一聊這三個事情。放心,不難,會儘量簡潔,以便每個人都能聽得懂。
打比方、舉例子可以更容易地讓大多數人理解所要描述的事情,而專業術語可以更簡潔而準確的說清楚,兩者結合起來更好。
圖片
從本質上來看,倉位管理是在風險與收益之間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通過對投入資金的合理控製,來實現對各種風險的主動管理。
我們常說的分倉就是倉位管理的手段之一,但是它們兩者之間卻是有明顯區彆的。
倉位管理是對總倉位的控製,主要是根據市場的風險與收益對總倉位進行動態調整。
而分倉是總倉位確定之後,通過將資金分散到不同的標的來實現風險控製,避免單一標的的劇烈波動對賬戶造成過大衝擊。
分倉是服務於倉位管理這個總體目標的,簡單來說就是不能把資金全部放在一隻個股上,主要是降低單一資產的風險敞口。
當然分倉也是有策略的。分倉不可過粗,過粗達不到分散風險的效果。也不可過細,過細就會導致精力被分散,照顧不過來,會導致收益被平均化。
而資產配置的範圍更大,重要程度更深,更要提前考慮,也是投顧和券商高管日常經常會涉及到的話題,工作中經常會用到。
記得當年參加專業資格考試的時候,單是資產配置這一點大概就占了20左右的內容,無論是投顧還是券商高管都差不多。
當時我也沒複習就直接去考了,考前不是喝酒就是k歌到半夜,那時精力也好。最後幾門課平均分大概80多吧。
這個分數雖然不算特彆優秀,但還可以了,要啥自行車?畢竟多數人都是追求60分萬歲也不可得。當時對於資產配置印象就比較深刻,連續好多道題都是這一類的。
資產配置其實挺好理解,就是把個人和家庭的資產投入在哪裡,是配置在股市,還是配置在房子上等等?
我們每個人把身家的多少比例分彆投入房地產、股市、黃金、債券等等,也就是把資金在不同的資產類彆、行業等之間如何進行分配,就是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解決的是投什麼和各投多少的結構性問題,側重的是長期戰略層麵的配置,變化較少。而倉位管理更為靈活,更偏向短期。
比如如果你比較年輕,風險承受能力較高,那麼就可以把大部分資產放在股市裡。隨著年齡的增加,就要逐漸的增加固收、債券等穩健資產的投資比例。
如果你已經退休,那麼股票等權益性資產有個2030就行了,不要再去冒險。所以每當我看到我們這裡的讀者年紀較大時,總是勸他們儘量少炒股,甚至不炒股,當作玩一玩樂一樂,鍛煉鍛煉腦筋就行了。
資產配置偏重大方向,也可以認為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否則就是賭博了。你不能把所有的資金都用來買房,如果還加杠杆,那這幾年可能虧的褲衩都不剩了。也不能把所有的資金都用來炒股,否則遇到15年那種杠杆牛加熔斷,或者黑天鵝、黑犀牛,那跳樓都要排隊了。
談到這裡,大家其實就很容易理解了。從先後順序和重要程度來看,我們應該先考慮資產配置,再考慮倉位管理,最後考慮分倉。
每個人腦子裡都一定要有資產配置、倉位管理和分倉的概念,要安排合理的計劃,不可隨意而為。資產配置、倉位管理和分倉這三件事,都是非常重要且專業的事情,貫穿人生與投資事業的始終,要從娃娃抓起,建立起風險管理的概念。
在考慮收益之前,要先考慮風險。
未思進,先思退。
喜歡百倍股請大家收藏:()百倍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