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虧了咋辦?房子還能買嗎?
以前也聊過很多次關於房子的事,最近又有所經曆,有所感悟,周末無事,再隨便聊一聊,寫幾句。
01|急跌不抄底
投資房子與投資股市,在有些地方是相似的,心態上都不能著急,財都不入急門。
趨勢具有很強的延續性,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是說,趨勢的轉變是不容易的。趨勢形成之後,第一要點是順應趨勢,而不是去猜趨勢什麼時候會轉折。大多數情況下,急漲不要做空,急跌不要抄底。
這是投資方法,與投資的東西是房子,還是股票,還是黃金,還是其他東西無關。
為了描述完整,我又專門找來了這個鏈接。有時候急跌我們也抄底,但這種狀況很複雜,一般投資者做不到。所以一般不鼓勵。《2022年的第1個端午節》
這裡要插一句。前幾天看到一個公益鑒寶視頻,一個80多歲的大爺滿目猙獰的大叫,質問幫他看的一個專家說你怎麼也和其他專家一樣?竟然也和他們一樣認為這是假的!我可是從xx專門過來的,還花了200塊錢門票,你們怎麼能夠確定這是假的?我也愛好了幾十年了,你們說的就一定對嗎?……
能活到那種份上也不容易,那麼大年紀了,那種認知,那種心態,那種情商。找不到一點40不惑、60知天命的樣子。
我說話一般比較直白,有嘛說嘛,不會撿好聽的說,更不會說違心話。不想結交這種又菜,自尊心又極強,同時又不知感恩、不分好賴話的人。
菜沒有問題,術業有專攻,我們每個人都有很菜的領域。自尊心強也沒有問題,沒有丁點自尊心才有問題。但是如果又菜,自尊心又強,同時又不分好賴話,那就有問題了,這人就不能交了。
02|買房與買股的道理是一樣的
我合作的幾個中介,一般不會催成交,更不會瞎忽悠,那種早被pass掉了。
很多做中介的朋友,他們的長處是對負責區域具體房源的狀況非常了解,但對房地產大勢的判斷是不懂的,經常判斷錯誤。在這一點上我們倒是互補了,所以經常相互請教,昨天還遇到一位。
我認識的一個中介就是在前幾年高點接手了一套彆墅,現在日子過得很艱難。幸好他是本地人,家裡有一些底子。而這樣的情況在中介中並不少見,他們也並非不專業,有的是過於關注導致因小失大。
我投資房產從來不聽任何人的,也不聽中介的。隻讓他們介紹一些具體的房源信息。要不要買?什麼時候買?都得自己拿主意。
我從去年就做好買房的準備,但是下跌趨勢一直在延續,所以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出手。以前太太還有點怕房價漲上來了,錯過了,現在也放寬心了。
買房就像炒股一樣,大方向得看清,大趨勢上不能做錯。而具體哪一個點位買,就要去找那個量化買點,沒有買點就等著。
和買賣個股的時候是一樣的。無論再看好一隻個股,隻要它不出量化買點就不會入手。無論一隻個股漲得再凶猛,隻要它不出量化賣點就不動。
對了,還有一點。前幾年我們聊房地產風險與股市機會的時候,社會上很多人還不信。現在卻幾乎又變成了另一個極端,很多人又嚴重看空房地產。
大眾心理就是如此,總是看到事情已經擺在麵前,才會看到,才會相信,並且容易走向兩個極端,然後開始堅信不疑。
房地產是這樣,股市是這樣,黃金不也是這樣嗎?前幾年誰買黃金啊,很多人都把黃金批的一無是處,把我們存黃金的行為認為是老古董、頑固不靈。
錯誤的認知會導致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反過來又會加強錯誤的認知。你看動物世界裡非洲草原上的那些羚羊,簡直與人的行為是一模一樣的。而獅子是獨立思考的,是冷靜的。
甚至我太太有一次也和我商量,要不然房子少買一套,甚至不買了。因為她聽了太多房地產不行了、要死了的話,也變得有點猶豫起來。典型的認知不到位、意誌不堅定的結果。
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股市,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隻有自己真正搞懂了,才能堅持對方向,才能不受外界乾擾。
否則認知不真正到位,意誌就不會真正的堅定。即使走在了正確的路上,一看大部分人都走的是另一條路,然後自己本來走的正確的路也不敢走了。
這一點10分重要,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一定要自己親自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也不能假手於人。學校能教給孩子的是知識,而認知的教育大部分要靠父母。
很多人經常講要教育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事實上大部分人都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人雲亦雲,認知漏洞百出,困在自己的信息繭房裡,聽點真話、不一樣的話第一反應不是開心驚喜,而是皺眉頭。那種情況下,幻想教育孩子獨立思考就是無源之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