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鎮做題家到破產邊緣:一個大喜大悲的買房悲劇
因為有買房的計劃,我一直在關注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最近幾個月,多地房價出現了顯著急跌。
今年年初買房的人,今年大概率又白忙了。《年初買套房,一年全白忙》
房地產與股市雖然是兩個不同的市場,但是在價格的量化上有些地方是相通的。比如急跌不抄底。
急跌不抄底,其含義不是說任何急跌都不能抄底,而是強調多數急跌階段都不適合抄底。
關於急跌是否要抄底的問題,這篇文章也聊過,也放在下麵吧,省得有人抬杠。《買房虧了咋辦?房子還能買嗎?》
01|一個悲慘的買房故事
最近聽了一個令人唏噓的悲慘買房故事,主角是哥們公司裡的一個女孩。
女孩能力很強,工作很努力,是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因此比較受哥們的認可。所以前幾年公司上市的時候,也拿到了一些股權激勵,上市之後股價一路走高,按照當時的價格算,待到期後行權也能套現小幾百萬。
女孩當時已經在父母的支持下,貸款買了一套普通的房子。眼看要到手的那筆期權金額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至少足以讓親戚同學羨慕不已。
但對金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駕馭能力,超過了能力範圍,過多的金錢反而是災禍。
按照當時社會上的普遍看法,買房子才是正經事,而有些人聽到炒股就嗤之以鼻,在不少人眼裡炒股就是敗家的行為。
時值房地產最熱的幾年,在蘇州這樣的二線城市,大幾百萬上千萬的房子都要搖號。如果搖到了,都像中獎一樣。不少還要交幾十萬茶水費。至於看房驗資,那再正常不過了,否則連個房子你都看不上。
這本質上都是群體盲目性行為,與牛市高點追高的群體行為沒有什麼兩樣。都是低點鄙視,高點瘋狂。低點看不起,高點墊著腳高攀。
在當時那個市場氛圍下,隻要稍微不冷靜,隻要稍微不堅定一些,稍微缺一點獨立思考精神,就會被那種熱烈的市場情緒所裹挾。
股市裡每天也在發生這種事情。那些在最高點被套在超級大牛股上麵的投資者,不是一直都有嗎?
6124的時候,5178的時候,發生過多少這樣的事情?以後就不會發生了嗎?人們就吸取教訓了嗎?不,類似的事情一定會再發生。並且越是犯過類似錯誤的人,到時候越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女孩後來搖號搖到了一個房子,當時還沒到行權期,首付有一大部分還是借的。現在房子也早已經拿到了,隻是房子的殘值還沒有房貸多。
更大的問題是,她的期權行權的時候股價已大跌,不值錢了,最後拿到手裡的隻有幾十萬。這導致她實際上已經破產了。
02|機會來了,很多人都抓不住。
錢本身並沒有錯,發了一筆小財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人如果沒有駕馭財富的能力,既不懂股市也不懂房子,那麼財富就可能成了災禍的起源。
這些年不少在上市公司拿到股權激勵的人,很多都沒有把這難得的人生機遇真正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富,空歡喜一場。
前些年有個關係非常好的哥們兒,很受老板器重,拿了大幾十萬股期權,是高管裡麵最多的一個。當時期權開始可以行權的時候,股市正處於熊市階段,他的那些期權幾乎不賺錢,甚至有時候是虧的。
同時行權所需融資也是需要利息的,這對他的心態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那段時間非常失落。雖然他是其業內的專家,但是對股市幾乎一竅不通。後來每股隻賺了一兩塊錢就賣掉了,總共拿到手的才100多萬。
後來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們公司股價翻了小幾倍,然後橫盤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下跌。如果他有能力在高位行權的話,可以操作的時間也會非常充分自由,大概能賺大幾千萬,即使去掉個稅也是一大筆錢。
這哥們的原生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太好,工資待遇雖然也不算低,但是和那些財富相比就不值一提了,這可以認為是他們家多少代人最大的、最觸手可及的一次翻身致富的機會,但是最後還是失去了。很可惜。這種狀況不是少數,我有個同學也是如此,以前我們也聊過。
03|應該加強財商教育
前幾年堅定的認為買房光榮、炒股敗家的人,大多數信念都已崩塌。《買房光榮,炒股可恥?》
經濟是有規律的,不存在一直漲或一直跌的東西。這其實都是常識,隻不過人經常被利益熏心,從而自己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即使擺在眼前也看不到罷了。其實哪怕不懂經濟,也應該知道古人說的物極必反的道理。人性而已。
我們中國人很勤勞,但是單純的勤勞並不能致富,隻能解決溫飽。應該從小就加強財商教育,財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喜歡百倍股請大家收藏:()百倍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