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走在前麵的這個人和支書或者是村主任的人說話時總流裡流氣的。
而且他們之間的語言搭配完美,是時下俗話所稱的已經是‘老壇子’的人物。
所謂的‘老壇子’,就是指長時期在一起工作或者生活,連開玩笑都非常有默契的一群人。
這個走在前麵的人,也許是身高腿長的緣故,總是走在這群人的前麵。
他基本是每次接過彆人的話頭時,在彆人帶有葷葷的話靶子後麵補充的話裡也蘊含著葷段子。
他總是笑嘻嘻的,笑著的時候露出滿口雪白雪白的牙齒,閃瞎了人們的眼光。
本來這個地方因為水土關係,大多數的人的牙齒都有不同程度的黃色牙垢,偏偏這人不是,蕊還有點奇怪,莫非這人不是這個地方的?
這人五官長得不錯,隻是氣質差點,皮膚有點黑,簡單一句話總結:
看著高大上,而膚色和氣質卻掩蓋了他的高大上,有種做農活厲害的農民形象一目了然。
也許這隻是蕊的看法,說不定在農村他就是一個人物。
蕊對這樣的人感覺不好不壞,對他印象之所以深刻也是因為他說話時的表情比較豐富。
有時候一連說出幾個成語,讓人覺得很有文化。
有時候葷段子一個接一個,樂此不彼的,笑聲張揚洪亮,一種精力爆棚的即視感。
這個時候他給人的印象又讓人覺得是個徹頭徹尾沒有文化的糙漢子。
這個人姓袁名強,和哥哥一個名字,第一次聽見有人這樣叫他,蕊難免的多看了兩眼。
對此人就有些說不出是什麼感覺了。
討厭他吧,看在和哥哥同樣名字的份上,不想討厭。
不討厭吧,有時候又有點欠揍的模樣。
所以麵對這些人時蕊不太主動答腔,反正也不熟悉,也不知道應該說什麼,索性少說為妙。
然而,幾年後,蕊此時的感覺得到了證實。
聽人說袁強與在農村的發妻離婚後和城裡一個比他小十幾歲的女人結婚了。
不得不說,這在當時的管理區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了人們荼餘飯後久久無法散去的談資,後來發展到陳世美轉世的劇本了。
蕊此時儘量壓抑著對他這種形象落差的不適感,在臉上並沒有表現出來,他說話的時候蕊也裝著不懂,或者沒有聽見的樣子。
蕊看見他們走來,視線落在那個挑水的女人身上,看著她挑著的兩桶水隨著她的步伐閃悠悠的慢慢遠去,蕊收回了眼神。
迎麵向這幾個人走去,準備回住宿二樓去呆一下,等飯熟了再下來。
不是時間還早嗎,這些人也夠早的,此時碰上了,蕊覺得自己是新來的人,理應主動向老前輩們先打個招呼。
這裡的年輕人不是太多,大多數的人都在30歲到40歲之間,自己一個20歲多點新同誌,主動喊人不是應該的嗎。
不然說不定會有人說這個小姑娘不懂事,都不曉得喊人,也許在農村,這種規矩越發的被人們所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