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春汛,相思灣迎來了十年不遇的暖流,海麵上浮遊生物聚成銀帶,引來成群的黃花魚。年輕人提前三天檢修“永安號”,將父親留下的海圖重新謄抄,在邊角補上年複一年記下的潮汐規律。出發前,阿婆提著新蒸的紅豆糕趕來,油紙包裡還裹著一小袋新收的紅豆:“今年的豆子飽滿,給‘永安號’添點念想。”
船行至外海,了望的少年忽然喊道:“東邊有霧!”年輕人立刻取出羅盤,對照海圖上“春汛多平流霧,需沿礁群標識行”的字樣,讓船員在船舷係上銅鈴。霧氣漸濃時,鈴聲在海麵散開,既能提醒過往漁船,也能循著聲音避開暗礁。忽然,霧中傳來隱約的馬達聲,他讓船員放慢船速,吹起那支銅哨——相思鳥的叫聲穿透霧氣,很快得到了回應。
霧散後,一艘載著科考隊員的小船出現在眼前,船底被礁石刮破,正緩緩滲水。“我們要去采集深海樣本,沒料到霧來得這麼快。”隊長焦急地說。年輕人讓船員遞過備用的補船工具,又分了半艙的淡水和乾糧。臨行前,隊長非要留下儀器作為謝禮,他卻擺了擺手:“換作我爹,也會這麼做。”科考隊員望著滿艙的紅豆,在筆記本上寫下:“相思灣的海,藏著最暖的善意。”
歸航時,海麵上飄著零星的紅豆——是阿婆新添的豆子從筐縫裡漏了出來,隨著浪花輕輕晃動。年輕人忽然想起父親曾說,紅豆落地的地方,會生出牽掛的根。他讓船員停下船,將漏出的紅豆小心收好,打算帶回村裡種在碼頭邊。
剛靠近相思灣,就看到碼頭上擠滿了人。原來鄰村的漁船在返程時遇到了風浪,村民們正等著“永安號”帶回消息。年輕人立刻讓船員清點物資,將剛捕到的魚分出一半,又拿出備用的繩索和藥品:“先去幫他們修船,魚汛還長,不愁捕不到。”
當晚,碼頭的篝火比往常更旺。鄰村的村長提著一籃新曬的魚乾趕來,握著年輕人的手說:“當年你爹幫我們修過漁船,如今你又幫了我們,這恩情我們記著。”年輕人笑著拿出白天收好的紅豆,分給在場的孩子:“明年春天,我們一起在碼頭種紅豆樹吧。”
月光下,“永安號”的艙門半開,裡麵的紅豆筐泛著微光。年輕人摸著船舷上父親刻下的“永安”二字,忽然明白,所謂守護,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堅持——是父親留下的海圖,是阿婆的紅豆糕,是村民們的期盼,是每一次出海時,藏在風浪裡的溫柔牽掛。
後來,相思灣的碼頭真的種滿了紅豆樹。每到春天,花瓣落在海麵上,跟著“永安號”的航跡漂向遠方。有人問年輕人,為什麼總把紅豆帶在船上。他望著滿艙的紅豆,笑著說:“這不是普通的豆子,是相思灣的念想,是每一次歸航時,最暖”
喜歡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請大家收藏:()破產後,我成了頂流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