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二伯就來敲門來。
“老三,起了沒?”
爹爹在屋裡應了一聲,窸窸窣窣起炕穿衣裳。林歲安也被她爹的動靜吵醒了,但這會起來練功也還早,再賴會吧!
桃花村離清河縣五十裡路程,牛車一趟需要將近三個時辰。寅時出發,巳時才到的糧店。
糧店的店門前的木牌上赫然寫著:
稻米:一鬥五十文;
麥子:一鬥三十五文;
粟米:一鬥三十文;
秫米/豆子:一鬥二十文;
12年陳米:一鬥三十五文;
……
“二哥,這糧價都上漲了一些呀!我年前最後一次來縣城進貨,經過糧店看到的麥子一鬥才三十文,粟米更是隻需要二十二文,這……就這三個月不到漲了不少啊!”林三勇看了兩眼心又沉了沉。
“我看還會再漲。”林二勇讚同道。
“爹是說先買五石的麥子,我看還是要多買點。”林三勇建議著。
“咱家的老黃牛現在最多也就能拉八石的糧食,太多了會累著它的。”
“那咱們今天先買個七石的麥子,買完後我們去老四家一趟……”
買完糧在去林四勇家的路上,經過官鹽鋪時,林三勇拉停了牛車。
林三勇從牛車上拿出官府發放的購鹽憑證“曆頭”進店購買。
老林家整戶在官府登記的人口有二十二人,林滿枝的女戶有四人,合計的總人口有二十六人。官府給的每人每年定量不足三斤,剛過完年,老林家還有六十五斤的定額還沒購買。這次林三勇準備先買三十斤的鹽回去。
按著官府一人一年三斤不到的定額是根本不夠的。家裡每年都要醃製很多的鹹菜,還有家裡人都是乾重體力勞動,鹽的需求量會更多些。老林家每年都要買一些私鹽添補,也虧得林三勇做這麼多年的貨郎才有渠道。
今天的鹽價格七十文一斤,單購買鹽就花了兩貫一百文,買得林二勇、林三勇直肉疼。這麼點鹽都快趕上那一車的糧食了。
雖然私鹽一斤隻需二十文,但是購買量有限,而且風險極大,老林家除非迫不得已不然不會冒險購買私鹽。
牛車到林四勇家時已經午時了,林三勇敲響了院門,沒想到來開門的竟然是林四勇。
“咦,四弟,你這時怎麼在家?”
“二哥,三哥你們今天怎麼來家裡?”
“我們今天來縣城買糧。”
“我今天準備送糧回桃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