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發酵飼料_胎穿古代逃荒,很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3章 發酵飼料(1 / 1)

夏日的箬溪村,暑氣漸濃。林家豬圈裡的四頭半大豬崽食量與日俱增,林歲安看著日漸見底的米糠袋,心中暗自焦急。光靠野菜和有限的糧食副產品,要想讓豬在秋後長出好膘,難如登天。

她想起空間資料中提及的“發酵飼料”,能用廉價原料製成營養豐富的飼料。但這時代沒有現成的菌種,沒有溫度計(雖然空間裡有),沒有塑料密封桶,更沒有紅薯藤這種高產作物。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用最原始的方法摸索。

以後她的整個科學養豬整理成冊呈現在世人麵前的,是符合這個時代的。

“發酵……無非是讓微生物乾活。”歲安蹲在灶間,盯著角落裡那個半人高的陶缸,喃喃自語,“村裡做醪糟、漬酸菜都要發酵,原理應是一樣的。”

首先得找到合適的原料。這個朝代沒有紅薯傳入,她隻能尋找替代品。林歲安從沒想過把空間裡的紅薯、土豆、玉米種子拿出來,當初她囤這些東西是以為要末世了。

種子的來源可以說是“海外番邦”來的?你怎麼得到的?來說下哪艘船!走海外的船都有數的。

說是“山野發現的”?一種如此高產的作物怎麼可能默默無聞千萬年?官府和有心人一查就露餡。

說句不好聽的,古人是古,不是傻。這個時代的人講究靠山吃山。山裡有點什麼能吃的,村裡居住上百、幾百年的人一代傳一代的怎麼會不知道。

其實世人都隻知道這些物種高產,但是有沒有想過土豆跟紅薯都是無性繁殖。古代沒有組培脫毒技術,無法保持種性。最終,幾年後,紅薯就會退化成低產品種。上輩子紅薯、土豆也是經過幾百年的培育才有那麼高的產量。

現代玉米也是一樣經過數百年人工選育和雜交才得到的高產品種。而且玉米是著名的“耗地大王”,對土壤肥力需求極高。在古代沒有化肥的情況下,連續種植玉米一兩年,就會把一塊良田的肥力榨乾,導致後續幾年種什麼都長不好。這對農民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在家族沒有獲得極高的政治地位和強大的武裝力量之前,林歲安想都不會想推廣這些高產種子。一不小心,他們家二十幾口人會見不到第二天太陽的。思緒一閃而過,也壓下了她花心思去搞這些高產物種的念頭。

米糠和麥麩是現成的,但量少價高。她將目光投向了更廉價的資源:

第一個就是豆渣,村裡豆腐坊每日都會產出大量豆渣,這邊的人比較少吃豆渣,隻偶爾有人取來喂牲口,但豬並不十分愛吃。幾乎可以免費獲得,隻需給一兩個銅板就行。

還有就是山腳溪邊生長著大片的野豌豆,藤蔓瘋長,長老後纖維粗糙,豬通常不屑一顧。再就是池塘裡撈不儘的水生植物,長得快,但水分大,豬吃了容易拉稀。最後就是去年囤積的乾稻草,堅硬難以直接飼喂。

這些要麼豬不愛吃,要麼吃了不消化,正是發酵技術大顯身手的對象。都是些不值錢的量大管飽形的最是合適了。

接下來是菌種。沒有現代菌粉,隻能靠自己培養。她記得做醪糟需要酒曲,但酒曲昂貴。她轉而想到更常見的引子,家裡做酸菜留下的“酸湯腳子”,或者米湯水自然發酵後那層微酸的漿水。這些裡麵必然含有天然的乳酸菌。

試驗開始。她極其小心,每次隻用一個小陶罐進行嘗試。

第一次,她將豆渣和一點點麥麩混合,加入少許酸菜湯,攪拌均勻,濕度調到手握成團而不滴水。她將混合物緊緊壓入小陶罐,用油紙封口,再壓上石板,置於陰涼處。

三天後,她小心翼翼地揭開油紙,一股淡淡的酸味撲鼻而來,沒有黴斑,成功了!她取出一小勺,混入一號的食料裡。一號嗅了嗅,略微遲疑,還是吃了下去。接下來一整天,歲安緊張地觀察著一號的精神和糞便,一切正常!

初步成功給了她信心。她開始擴大試驗範圍和原料種類。

她將野豌豆蔓用鍘刀切得碎碎的,幾乎成了草糜子。按照不同比例混入米糠和豆渣,加入引子,層層壓入洗淨的陶缸。密封是關鍵,她用熬製的豬油混合石灰,仔細塗抹在缸蓋縫隙處,儘可能創造無氧環境。

“歲安,你鼓搗這缸酸不拉幾的東西做啥?”田桂花看著女兒滿頭大汗地伺候那幾個缸,忍不住發問。“娘,這是給豬吃的寶貝,能讓它們長得更好,還省糧食!”歲安抹了把汗,眼睛亮晶晶的。田桂花將信將疑,但見女兒堅持,且用的都是不值錢的東西,便由她去了。

七八天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歲安深吸一口氣,揭開最大的那口缸的蓋子。一股濃鬱、醇厚的酸香夾雜著淡淡的酒香瞬間湧出,彌漫在空氣裡,並不難聞,反而令人食指微動。缸內的野豌豆蔓和豆渣混合物顏色變深,質地變得柔軟濕潤。

她小心地取出一捧,混合進當日的豬食裡。

四頭豬被這新味道吸引,疑惑地湊過來。最貪吃的一號第一個嘗試,吭哧吭哧吃了幾口,隨即發出了滿足的哼哼聲,大口吞咽起來。其他三隻見狀,也立刻加入搶食行列,食槽前所未有地被舔得乾乾淨淨!

“成功了!它們愛吃!”歲安幾乎要跳起來。

她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隻添加一兩成發酵料,慢慢增加到三成左右。她密切觀察著豬的反應:食欲極其旺盛,毛色越發油亮,糞便成型良好,尤其是原本消化稍弱的二號,再也沒出現過軟便。

更讓她驚喜的是成本大幅下降。豆渣幾乎免費獲取,野豌豆蔓和水草取之不儘,原本被嫌棄的乾草經發酵後也化為了美味。米糠和麥麩的消耗量減少了將近一半!

她的小冊子上又添了新篇《發酵飼法秘要》,詳細記錄了各種原料配比、引子種類、發酵時間與成敗現象。她還發現,不同的原料混合發酵效果更好,比如豆渣富含蛋白,野豌豆蔓提供纖維,麥麩則是極好的菌種載體。

偶爾有一兩缸因密封不嚴或沾了油汙而失敗發黴,歲安也毫不吝惜地深埋處理,絕不敢喂豬。

林家豬圈飄出的淡淡酸香成了獨特標誌,村裡人好奇問起,林家人隻含糊說是給豬吃的特殊野菜糊糊。外人隻當林家丫頭瞎折騰,卻不知那幾口大缸裡,正悄然進行著一場跨越千年的農業技術變革。


最新小说: 三國:從樵夫到季漢上將軍 幼崽擺攤賣香火飯,成警局團寵 九零香江:在凶案現場和冥君貼貼 穿成女配挺孕肚,共感大佬被嬌寵 人類質量排行榜 四時鮮 睡了全球首富,他居然是初哥! 對不起,我是原魔,玩原神玩的 大小姐重生選夫,小小硬漢拿捏拿捏 胎穿古代逃荒,很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