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排行榜提供“扶持”。】
【喜:排名低的人員,是有上升途徑的;悲:上升途徑貌似十分狹窄,能享受扶持的,少之又少。】
【適合的自選事件才是好事件。事件好不好,因人而異,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
……
學校辦公室,高建業正在整理班級同學榜單更新後的名次變化。
“誰有認真學習,誰沒認真學習。”
“一目了然。”
認真學習的,名次上升高;不認真的,名次上升低,甚至出現下降。
沒一會,整理的差不多了。
名單中,上升名次最多的,是顧瑞芬。
上升了1.2億名。
“或許,壓根不需要太拚,做好該做的事情,本身是可以實現魚和熊掌兼得。”
高建業喂自己吃了一顆定心丸。
出現排行榜,萬古未有的事情,隨之而來,抉擇擺在了每個人麵前。
一切為提升榜單名次讓路,還是“保持常態”,是個艱難的選擇題。
對於學生們是,對於他這個當老師的,也是。
“順其自然,不要太極端。”
“排行榜的扶持,很難獲得。”
“顧瑞芬提升1.2億名,都沒有得到。”
“……”
高建業心裡又一次告誡自己。
“高老師,你的名次,提升不少啊,八千萬名左右,不錯。”
聞言,高建業扭頭,黃中海的大臉,近在咫尺。
看眼黃中海頭頂,算了一下,高建業暗道糟糕。
黃中海的名次提升比他的高。
怪不得湊這麼近,生怕自己看不到。
高建業故意不接茬,假裝不知道,心裡開始暗暗反思,想要找到差在哪裡,怎麼連黃中海都比不過。
頭頂排名,又一次帶來了壓力。
高就是高,低就是低,賴不掉。
看到高建業的黑臉,黃中海很滿足,滿麵笑容,神秘兮兮道:
“高老師,知不知道,校長名次才提了600多萬名。”
“現在已經有傳言,不少家長很不滿意。”
“認為校長非常不稱職。”
“以前沒標準,現在有標準嘍,而且是每個人都能看得到。”
黃中海感慨完,接著問道:“高老師,你們班學生,名次提升最高的,是誰?多少名?”
高建業不意外。
比完本身,程序性的到了比學生環節。
黃中海主動挑起,看來手底下有大將。
但,我的學生也未嘗不利。
高建業開口道:“最高的是顧瑞芳,提了1.2億+。”
“不錯啊。”黃中海點點頭,趕緊說道:“我們班是劉洪旭,提了1.4億名。”
“他的初始名次,我記得比顧瑞芳的高。”
“那孩子,確實厲害,不得不佩服。”
“完成每天正常學習,還會抽時間進行鍛煉。”
“時間規劃的非常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