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憨手中的炭筆在數字最後重重一頓,留下一個濃黑的圓點。
這是他從前的數學老師留下的習慣。
每當老師在黑板上演算完畢,那收官時果斷有力的一點,看著就瀟灑無比。
總讓牛憨心生向往,暗地裡模仿過無數次。
可惜從來沒有機會正式演練。
前世在學校的時候,即便上台書寫,也不過是被老師點名上台,毫無光彩可言。
他未曾想過,千年之前,在這烽煙四起的大漢末年,竟能如願。
劉備和簡雍沒有在意牛憨的內心戲,他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牛憨寫在地上的09這十個數字上。
“果然簡便!”簡雍最先發現了門道:“若記錄軍糧兵馬,用此符號書寫,不僅省時省力,更節省竹簡絹布!”
他越說越激動,隨手拾起一根樹枝,就在泥地上依樣摹寫起來。
“若記‘一千二百七十八斛粟米’,需刻十餘字,占去大片竹簡。
而用四將軍此法,僅書‘1278’,再注一‘粟’字便可!
省下的何止是工夫,更是海量軍資!”
劉備聞言,亦是動容。
他雖不精於數算,但作為統帥,立刻明白了其中巨大的戰略價值。
文書傳遞、糧草調度、兵馬統計,無不需要清晰快捷的記錄。
此法若推行開來,效率提升何止一倍?
“憲和,既如此,你當儘快精通此法。日後軍中文書、賬目,可逐步更易新符。”
“正當如此!”簡雍早已心癢難耐,立刻對牛憨道:
“四將軍,事不宜遲,你再與我細說這進位之規和加減乘除之訣要!
方才那豎式算法,似乎並非僅能用於加法?”
牛憨見自己帶來的知識被如此重視,心中豪情頓生,仿佛找回了些許前世課堂上不曾有過的自信。
他重重點頭,撿起炭筆:
“簡先生說的是!這豎式算法,加減乘除皆可!俺這就演算給先生看!”
他先是詳細解釋了“逢十進一”的進位製基本原則,這對於熟悉算籌的簡雍來說並不難理解。
接著,牛憨便在石板上,用炭筆工工整整地演示了減法的豎式計算,強調“借位”的概念;
又演示了乘法的豎式,如何逐位相乘再相加。
每演示一種,簡雍的眼睛就更亮一分。
他天資聰穎,往往牛憨稍一講解,他便能領悟精髓,甚至能舉一反三,提出更簡潔的寫法或更高效的心算配合之法。
“妙!妙極!”
看到乘法豎式,簡雍忍不住再次擊節,
“以往用算籌做多位乘法,繁瑣無比,易出錯漏!
此法層層分明,有條不紊,可大大減少差錯!
四將軍,你這老師,真乃天人也!”
牛憨被誇得不好意思,隻是憨笑。
“快!四將軍,我們這就開始!”
“事不宜遲,四將軍,我們這便開始!”
簡雍此刻鬥誌昂揚,早前賬目被“毀”的懊惱早已拋諸腦後。他一把拉過牛憨,
“你用新法計核,我以舊籍對照,速將繳獲厘清!”
在阿拉伯數字與豎式算法的助力下,清點效率陡增。
牛憨負責將竹簡上的漢字數目轉為數字記錄,並進行初步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