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關羽等人依計行事,劉備心中稍安。
隨即麵露急色,轉向那傳令兵,語氣懇切:
“請回稟使君,備即刻整軍入城!”
他話鋒一轉,麵露難色,指向身後黑壓壓的俘虜群,
“隻是這城外俘虜數以萬計,我部僅兩千餘人,又要防備北方未知之敵,實難全數看管羈押。
為免生變,隻得先將其中凶頑之輩擒拿獻與使君,其餘……
唉,力有未逮,恐其趁亂複起,隻能先以驅散為主,待日後徐徐圖之。
備辦事不力,還請使君恕罪!”
那傳令兵見北方煙塵越來越近,心中也慌,哪有心思考究細節,隻覺得劉備所言甚是合理,連忙道:
“劉將軍處置得當,小的這便回稟刺史大人!”說完,轉身飛快跑回城內。
不多時,關羽、張飛便押解著千餘名被五花大綁的黃巾頭目返回。
而原本亂哄哄跪伏在地的流民們,見無人看管,又聽聞可能有大戰將至,早已心生動搖,開始三三兩兩地偷偷向後挪動。
待看到劉備軍主力開始向城門方向行進,頓時如蒙大赦,發一聲喊,四散奔逃,頃刻間便跑了大半。
剩餘有些愚鈍的,則見劉備並未追擊,哪還不知道情況?
瞬間做鳥獸散。
劉備見計已成,心中一塊石頭落地,這才下令整隊,帶著本部兵馬以及那百餘名精挑細選出的“首惡”,迅速退向薊縣城門。
城頭之上,劉焉與鄒靖眼見劉備軍並未押解大隊俘虜,反而像是匆忙間驅散了大部分降眾,隻帶了少量人回來,不禁麵露疑竇。
恰在此時,傳令兵奔上城頭,氣喘籲籲地將劉備的話複述了一遍。
劉焉聽罷,眉頭微蹙,目光掃過城外遠去的煙塵,再想到劉備那“兩千餘疲敝之師”的實際情況,心中的疑慮稍減。
誠如所言,薊縣剛剛經過大戰,城中人手不多,糧秣不足。
若真押解幾萬俘虜進城,確實不好辦。
一旦看管不利,這些俘虜鼓噪起來,與未知的敵軍內外夾擊,後果不堪設想。
劉備此舉,卻是危局之下的穩妥之策,甚至稱得上當機立斷。
“嗯…”劉焉沉吟片刻,終是點了點頭,
“玄德慮事周全,審時度勢,頗知變通,確有大將之才。速開城門,迎玄德部入城!”
城門再次洞開,劉備率軍安然入城。
他即刻吩咐關羽、張飛帶隊,隨薊縣軍中校尉前往指定區域安營紮寨,稍事休整。
自己則不敢怠慢,帶著牛憨與簡雍二人,徑直登上城牆,來到劉焉麵前複命。
此時劉焉見劉備前來,隻是微微頷首,目光便再次焦灼地投向北方。
他麵色看似平靜,袖中的手指卻已悄然攥緊。
薊縣剛經曆一場圍城惡戰,城中兵馬折損,糧草消耗甚巨。
雖得劉備兩千義軍相助,但這支人馬苦戰方休,已是強弩之末,急需休整,豈能立刻再披甲執銳?
想到此處,他眼角餘光瞥向一旁的鄒靖,心中怨氣更盛——若是此人早先肯出城協力破敵,義軍何至於損耗至此,如今也能多幾分倚仗!
不過,好在觀劉備身邊三位大將無礙,應該還能上場,這才心中稍安。
劉備其實也忐忑。
他雖猜測來者八成是好友公孫瓚的騎兵,但這終究隻是推測。
北方廣袤,能揚起如此塵煙的,又何止白馬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