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趙海鈞默默地看著蕭朔的背影。
先前的所有疑慮,在見識到青城百姓對蕭朔的擁戴以後全都化為烏有。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個人好與不好,沒有人比當地百姓更加清楚。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裡。
如果蕭朔是那種彆有心機的人,但凡有一點做錯的地方,都會在民眾心裡無限放大,青城市民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擁戴他。
隻有真心為民,大家都能看到,才會有今天這樣的情形。
與這樣的人合作,完全不需要任何擔心。
無論為國為民,他都會比自己做得更好。
…………
有青城百姓幫忙,一行人很快趕到青城日化,把儀器放下以後,鄒祥忠直接進入車間。
隻在車間裡麵掃視一圈,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這裡的排序不合理。”
“這樣的生產安排完全沒有效率。”
“這兩台機器不能放在一起,它們互相乾擾,會嚴重影響工人的生產效率,對人體也有很惡劣的影響。”
“…………”
搞了一輩子生產線增產研究,鄒祥忠隻是掃一圈就發現了青城日化的很多問題。
蕭朔說要去新工廠的話,被他當耳旁風了。
都沒休息就開始工作,蕭朔隻能配合,把蕭常樂叫到旁邊:“記下!記下!”
知道鄒祥忠是清華大學的教授,蕭常樂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但凡鄒祥忠說的話,他都一字一句記下來。
以前做日化產品的時候是靠幾十年的經驗去安排工作崗位。
轉換產品以後,蕭常樂也是根據經驗進行調配。
他自己都感覺有很多地方安排不合理,為了求穩,隻好保持現狀,等賺了錢再慢慢調整。
鄒祥忠考察過很多工廠,經驗無比豐富,又是幾十年如一日從事生產線增產的研究。
他的安排就是權威!
蕭常樂一絲不苟的執行。
父子兩的配合,讓鄒祥忠如魚入海,當場調配生產程序。
機器的擺放,生產程序的安排,生產物料的安排,工人的崗位安排,全都親自動手。
青城日化的所有職工對蕭朔幾乎是信仰一般,隻要他跟在旁邊,哪怕什麼都不說,也會按照鄒祥忠的安排重新調配工作崗位。
跟鄒祥忠走出來的清華學子有了實踐工廠,個個不言不語,記下鄒祥忠的每一個安排,對應學到的知識,研究是否有更加科學的安排。
就連宋惜堯也有了施展才華的地方。
統籌和管理是她擅長的事情。
青城日化的職工從兩百多人暴增到五百多人,蕭常樂的管理有很多力所不及的地方。
物料安排、人力安排都有浪費的地方。
工廠的每個角落她都仔仔細細的研究個遍,把所有有浪費的地方全都做出了調整。
人一忙碌起來就容易忘記時間,蕭朔喊了好幾次叫他們吃飯,個個不理。
李相宜安排了宴席,要給清華大學的這幫學生和導師接風洗塵。
可無論蕭朔喊多少遍,鄒祥忠都沉浸在自己的工作裡,完全忘了他們。
考察過很多工廠,多到鄒祥忠都數不清。
然而,他考察的工廠,大部分是國企,因為製度管著,不可能完全按照鄒祥忠的方案去改。
這是第一家可以完美施展才華的工廠!
畢生所學終於得以施展,鄒祥忠格外的珍惜,每一步都親自參與,精細到毫厘之間。
根本舍不得浪費丁點時間,他要一次就把青城日化現有的生產改變。
這是屬於他的機遇!
每一個步驟都被蕭朔接受,五百多個工人完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