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需要講究一個基本邏輯,這點無論是拍電影還是現實生活,都是如此
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情感的產生及變化,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過程,就會顯得很刻意,很空洞
而這樣產生的所謂的愛或者恨,就會顯得很假
這對於一部成功的劇情片來說,可謂是大忌
所以,在周裕當初決定徹底推翻那種空洞無力的喊口號式的所謂親情之後,如何重新建立起他和周小小的親情羈絆,就成了當初把周裕折磨了一個多星期的世紀難題
因為哪怕繼承了原主的所有記憶了,周裕也很難說出,當初的原主是從何時開始,不再把照顧妹妹當成一種“最高境界的道德綁架”,而是發自內心的傾入感情,把照顧妹妹當成一種責任和愛來看待的
原因周裕其實也知道
像這種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的微妙的情感轉變吧,身處其中的人其實是很難自我發現的
因為這都是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慢慢積累起來的,身處其中的人,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悄然完成轉變了,自己是不可能發現的
所以,哪怕繼承了原主的所有記憶,周裕也很難說出,當年原主是從何時開始轉變的
或許是一個月?又或許是一年?
反正周裕自己也說不清楚
之所以說是世紀難題就是在於,周裕現在是在拍電影,而不是真實的生活,而電影的篇幅是有限的
像這種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吧,彆說一部電影了,就是一部大型連續劇都拍不完
可是如果不把原主的轉變過程給合理的拍出來,周裕這個偏執狂又無法說服自己
正因如此,當初周裕在寫劇本的時候,光是構思這處情節,就沒少掉頭發
按照周裕的性格,他是絕對無法接受像某些傻逼編劇一樣,為了突出所謂親情,就胡編亂造一大堆看似感人肺腑,實則毫無邏輯可言的催淚劇情的
須知,這可是他懷著極其崇高的敬意弄出來致敬原主的電影呢,可不是為了騙觀眾眼淚的
雖然這部電影裡麵他借鑒了一點原片《當幸福來敲門》的台詞和劇情,但是之前就說過了,這些台詞和劇情,實際上和當年原主的處境是有極大的相似性的,並不是周裕自己虛構的
畢竟,說到底這還是一部電影嘛,為了電影的藝術性,做出一點無傷大雅的修改,周裕是能夠接受的
可是,如果是那種原主和周小小以前根本就沒有做過的事情,周裕是絕對不會加進來的
哪怕他腦子裡有很多催人淚下的點子,哪怕全世界隻有他一個人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他自己虛構的,他也做不出來
所以,這就很難辦
周裕當時在腦海中回憶了所有原主的記憶,他都沒能發現原主的這種轉變是始於何時的
如果不把原主的這種轉變給合理的表現出來的話,哪怕後麵的劇情再精彩,都會給人一種突兀和虛假的感覺
因為遲遲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當時的周裕甚至都有點想放棄原方案了,他都打算直接按照所有人意淫的那樣,直接把原主給塑造成一個出場就是完美好哥哥的形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