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毫無現實邏輯,隻知道生硬的給你狂灌雞湯的所謂催淚神作,周裕的這部總時長達到兩個小時四十五分鐘的《當幸福來敲門》,很明顯的是走的慢熱路線
這不僅是因為原主的故事足夠精彩,需要更多的篇幅去呈現,還有就是周裕為了讓這部電影的劇情看起來更加飽滿,還加入了原版《當幸福來敲門》裡被導演刻意淡化,或者說忽視了的東西
就像之前說的那樣,繼承了原主所有記憶之後,周裕回過頭來再看原版《當幸福來敲門》的時候,哪怕是雞蛋裡挑骨頭,他多少也是能找出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的
在周裕看來,原版的《當幸福來敲門》裡麵對於親情的表達,確實是有點生硬的,給人的感覺就相當於是一種強灌雞湯式的情感傾瀉
不可否認的是,親情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最真摯的一種情感,它宛如冬日裡的暖陽,溫暖著人們的心靈;又如夏日裡的清風,吹散人們心頭的燥熱
親情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是人類情感世界中最為珍貴的存在
這種情感,無論用多麼華麗的辭藻去稱讚都不為過
它可以是生命的源泉,也可以是心靈的寄托,更可以是無儘的關愛與嗬護
親情不僅僅是表麵上的關愛和照顧,更是一種心靈的契合和默契。它是在困難時刻的默默支持,是在矛盾衝突中的包容與理解,是在人生道路上的陪伴與指引
親情不是一種束縛,而是一種自由;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選擇。它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是一種不求回報的付出
同樣的,親情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讓人在困境中堅強,在挫折中奮起,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這些都對,至少你不能說是錯的,除非你和某個不怕死的作者一樣頭鐵,不然,關於親情這種高大上的問題,隨大流喊口號可能是最穩健的討論方式
然而,對於兩世為人的周裕來說,他對於親情卻有著一種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這種感悟不同於那些無良自媒體達人所科普的故事中那種生硬的雞湯式的情感傾瀉,也不是某些膚淺之人所理解的“最高境界的道德綁架”
周裕的感悟源自他親身經曆的兩世人生,因為兩世為人,他見證了親情的各種形態
所以,他眼裡的親情,比那些隻要一提到親情就隻知道一頓無腦情感傾瀉,亦或者無腦讚美喊口號的人要理性的多
如果說親情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是人類情感世界中最珍貴的存在,那麼,《失孤》原型郭剛堂大叔和他找了二十四年才找到的親生兒子的故事又怎麼解釋呢?
咱不能說郭剛堂大叔的親生兒子的選擇是錯誤的,因為大家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一下,其實也是能理解這種選擇的
但是當他的親生兒子選擇繼續和養父養母一起生活的消息被爆出來之後,你敢說網上沒人在罵娘,或者沒人對他親生兒子的選擇感到失望嗎?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人們總是一廂情願的在心裡把親情的份量給無限的抬高,抬高到了一種似乎親情能夠超越世間一切的地步了
所以當大家看到這則消息之後,才會產生一種失望甚至憤怒的情緒,因為這明顯是不符合大家認為的那種親情能夠乾出來的事情的
當理想高於現實,誰心裡又能好過?
周裕是個偏激極端的人,當然,他不是個壞人,這隻不過是思想上的不同而已,所以在常人眼裡,他這種人最多隻能算個異類,而不是個壞人
一個偏激極端的人,注定是無法事事都像正常人那樣從常規角度去看待問題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人們一直從常規角度去看待一些舉世公認且約定俗成的常規問題,而不去另辟蹊徑,又很難發現一些容易被人忽視,或者從沒有被人發現過的隱藏在迷霧下的真相
很明顯的是,如果按照周裕這個刁鑽的角度去分析郭剛堂大叔和他親生兒子之間的問題,至少他不認為親情真的能夠像絕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能夠超越一切
因為在絕對的現實麵前,所謂的與生俱來的本能,人類情感世界中最珍貴的存在—親情
有時候它的份量,是真的不太夠
就不說郭大叔和他兒子了,就周裕自己前世的時候,在他和他父親鬨的最凶的那幾年時間裡,他可不止一次的他qq裡發表什麼“親情隻不過是一筆‘你生下我,我還給你’的等價交易而已”之類不成熟的說說
你甭管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但是現實中他確實經曆過,所以他能夠從這方麵想問題,而且現實中也有很多類似郭剛堂大叔和他兒子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