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詳細分析了在重負荷耕作條件下,該型拖拉機最終傳動齒輪早期點蝕、齒麵剝落等問題,導致傳動效率損耗高,嚴重影響了農業機械化進程。
最重要的是,該文章不僅指出問題,還提出了一種結構極其巧妙,成本低廉卻效果驚人的改進方案。
這方案一看就知道絕非紙上談兵。
不僅數據詳實,論證還嚴謹。
一看就是經過大量實踐摸索得出的真知灼見!
文章一經刊出,瞬間就在機械學術界引起了一陣轟動。
畢竟現在全國上下都在齊心協力種糧食。
各地的拖拉機也確實存在能耗高,效率低下的問題。
許多資深工程師和學者看了文章都拍案叫絕。
紛紛四處打聽這位橫空出世的“遠舟”,到底是哪個研究所的大佬,或者是哪位高校隱姓埋名的教授?
然而,整整一個月過去了。
這位“遠舟”同誌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杳無音信。
各方人馬按圖索驥,聯係過去,卻都石沉大海,得不到確切回複。
曾和平作為國家機械工業研究院的泰鬥,一生致力於推動國家機械工業發展,最見不得明珠蒙塵。
久久等不到“遠舟”的消息,他哪能不著急?
就在這時,門口忽然傳來“叩叩叩”的敲擊聲。
“進來。”
曾和平揉了揉眉心道。
門打開了,一個約莫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看到來人,曾和平猛地坐直了身子,目光灼灼地看著他。
“衛民,怎麼樣?有消息了嗎?找到那個‘遠舟’沒有?”
孫衛民歎了口氣,臉上帶著一絲疲憊和無奈。
“還沒有,老師。我們按期刊編輯部提供的地址聯係過了,那邊部隊回複說需要內部核查,但暫時還沒有確切消息反饋回來。我們也試著通過其他渠道打聽,但這個名字‘遠舟’在圈內以前從沒聽說過,像是憑空冒出來的。各方都在找,但都沒什麼頭緒。”
“怎麼會沒消息呢!”
曾和平有些激動地用手指點著那篇論文。
“你看看這思路!這見解!尤其是對現有結構弊病的剖析和這個改進方案的成本控製,簡直是天才般的構想!這不是紙上談兵,這是真正懂行、在一線摸爬滾打過的人才能寫出來的東西!這樣的人才,窩在一個部隊信箱後麵?這不可能!必須找到他!”
他站起身,在辦公室裡踱步。
“國家現在正缺這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這篇文章的價值,遠超十篇泛泛而談的學術論文!他可能自己都沒意識到他解決了多大一個難題!”
孫衛民理解老師求才若渴的心情,也為找不到人而苦惱。
“老師,您彆急,部隊係統比較特殊,核查需要時間。我們已經加急了,也托了那邊軍區的關係幫忙問。”
“我能不急嗎?”
曾和平停下腳步,語氣沉重。
“這麼好的苗子,萬一被埋沒了,或者被其他事情耽擱了,都是國家的損失!再者,我還有個重要的問題需要和他當麵探討一下。一周!我再給他們一周時間,如果還沒有準確消息,我親自去打報告申請,我去一趟那個部隊!我必須親眼見見這位‘遠舟’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