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貞觀二年,歲在戊子,皇帝遣帥李靖,伐逆突厥。突厥頡利可汗,背我盟約,擄我子民,焚我烽燧。今奉天威,躬行天罰,願昊天上帝降靈,祝我王師,掃清漠北,複我疆場!”
祝官念完了詞,便由李勣登中層祭壇,相比與李靖隻捧了一個牛頭,這家夥就有些可憐了,三個黑羊頭,三個黑豬頭,被這家夥一一捧到神位之前。
這家夥不是主帥,沒有祝官幫忙唱誦,隻好自己讀道:“願山川效靈,導我軍路,使胡騎無所遁形,草木為我助威!”
然後又是一個張懷安不認識的老頭,登上了最下麵的祭壇,張懷安疑惑道:“不是柴紹?”
蘇定方捂臉,然後小聲解釋:“這是閻立德,掌管此次出征的將作營。”
老頭就沒資格捧頭了,高聲念了一大段突厥的罪過,其中就有“武德九年,突厥兵臨渭水,脅我京師,屢屢侵擾邊境……”
老頭把手中的絲絹丟進熊熊燃燒的大鼎之中,火勢瞬間再大幾分!
李靖來到祭壇中間,手中不知何時抱著一柄斧鉞,轉身麵對祭壇下眾將士,厲聲道:“諸將聽令!”
張懷安真怕這家夥蹦出來一句砍了李二,到時候自己是幫李二,還是不幫李二呢!
“諸將聽令,突厥虐我百姓,辱我邊疆,今日天兵所指,凡抗命者,斧鉞無赦!凡立功者,爵賞不逾時!”
然後祭壇下方便傳來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願隨將軍,死戰破胡!”
伴隨著錘擊鎧甲的聲音,聲震長安!
張阿難走上祭壇,攤開一卷聖旨高聲道:“賜李靖牙旗,持此旗者,如朕親臨!”
然後張阿難拔出祭壇之上的牙旗,交到李靖手中,李靖接旗後高舉,牙旗隨風展開,身後六纛被人揮動!
然後張懷安忽然看到幾個大胡子來到祭壇下麵,跪地麵朝祭壇,齊聲大喊道:“吾等願為向導,誅滅頡利,複歸大唐!”
隨著禮官的一聲高喊:“送神!”
眾人再拜,鼓樂聲再次響起。
“將軍,這是《凱安樂》,是預祝勝利的。”
張懷安看到柴紹終於登台與李勣一同捧著一張巨大的地圖,李靖端起一個青銅爵,往裡麵倒滿酒,然後灑在地圖之上,高喝:“此路所經,必為我大唐疆土!”
“開拔!”
看到李靖眼神看向了自己的這邊,張懷安明白了,這是讓自己先走,馬上打馬帶著自己三千人馬直接跨過渭水向北趕去。
行軍長史驅馬來到張懷安麵前,抱拳道:“將軍,今日行軍三十裡後紮營!明日起先鋒營每日行軍六十裡!”
張懷安擺了擺手:“你自己安排就行了,我的情況你們都知道,我第一次上戰場,行軍你們來,作戰我來!”
行軍長史雖然就是例行彙報一下,但對於張懷安這種主將的態度,還是有些無奈的。
行軍的路上就比較枯燥了,不過張懷安幸好他的隊伍裡全是騎兵,沒有帶著步卒,不然張懷安都怕自己睡著了。
張懷安帶領先鋒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跟在中軍裡,他除了今天,隻要李靖不叫他,他就不用去中軍大營報到。
想到這樣的日子可能還要過一個月還多,張懷安忽然就有點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