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獨特的粉絲文化,讓陳言的路人緣好到爆炸。
大家愛看的不是一個完美的偶像,而是一個被“神級演技”和“離奇命運”綁在一起,隨時可能“走火入魔”的有趣靈魂。
他的粉絲們,與其說是粉絲,不如說是一群大型連續劇的追劇觀眾,而陳言本人,就是那部劇的男主角。
他們期待著他下一部戲會“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期待著他下一次會因為“演技太好”而登上哪個社會新聞版塊。
在這場全網的狂歡中,電影《懸案》的官方微博成了最大的贏家。
原本平平無奇的官博,粉絲數一夜之間暴漲數百萬。
每一條宣傳物料下麵,都有成千上萬條評論和轉發。
“官博君,咱們電影啥時候上?我等不及要看‘犯罪紀錄片’了!”
“聽說這部電影取材於演員,改編自真實?”
“強烈要求片方在電影開頭加上一行字:本片根據演員陳言真實研究改編,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求求了,把陳言寫的幾十頁作案筆記放出來當彩蛋吧!付費也行啊!”
《懸案》的製片方和宣傳團隊,一開始是懵逼的。
他們策劃了無數個宣傳方案,流量明星、名導效應、大製作......結果全都被“演員幫警方破案”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給秒殺了。
短暫的驚愕過後,是巨大的狂喜。
宣傳總監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嗓子都喊啞了:
“撤掉!之前所有的宣傳方案全部撤掉!現在,我們唯一的宣傳核心就是陳言!硬核!真實!前無古人!給我把這些詞往死裡打!”
導演張國安的電話也被打爆了。
作為一手發掘陳言的伯樂,他此刻成了媒體眼中的“預言家”。
麵對記者的提問,張國安臉上掛著得意:“陳言是個天才!一個為戲而生的瘋子!你們當初還笑我選一個龍套當男三,現在呢?傻眼了吧!我告訴你們,他在片場的狀態,那不叫演戲,那叫附身...”
他就是幽靈,幽靈就是他!至於破案那個事,我一點都不奇怪。一個真正的好演員,是能觸及到角色靈魂深處的真實的,陳言,他做到了!”
張國安這番極具感染力的吹捧,被媒體添油加醋地報道出去,再次為《懸案》添了一把火。
電影被網友們冠以各種響亮的稱號:
“年度最硬核現實主義電影!”
“一部你甚至分不清是劇情片還是法製宣傳片的電影!”
“唯一一部讓觀眾在電影院和警察局之間猶豫不決的電影!”
《懸案》的期待值被瞬間拉滿,在各大票務平台的“想看”榜上,斷層式登頂第一,將同期由頂流小生陸天宇主演的仙俠大製作遠遠甩在身後。
無數影評人、大V紛紛下場分析這一“陳言現象”,認為這是對當前“流量為王、演技靠邊”的娛樂圈生態的一次降維打擊。
陳言以一種誰也無法複製的方式,證明了“演員的本職,就是演戲”這個最樸素的道理。
一時間,整個娛樂圈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龍套演員身上。
而此刻,這位攪動了整個互聯網風雲的主角,正一臉呆滯地坐在出租屋的沙發上,手裡還攥著王胖子剛剛塞給他的一根油條。
“完了......”
陳言看著手機屏幕上那一條條【爆】字熱搜,和評論區裡那些“建議嚴查”的呼聲,隻感覺天旋地轉,整個世界都變得不真實起來。
“胖子,我......我是不是在做夢?”他喃喃自語。
王胖子激動得滿臉通紅,一巴掌拍在陳言背上:
“夢個屁啊!言子,你火了!你徹底火了!你知道嗎?現在外麵全都在說你!說你是神!是天才!”
“我不是天才,我是罪犯......不,我不是罪犯,我是演員......”陳言的腦子已經成了一團漿糊,他感覺自己快要精神分裂了。
我就是想安安靜靜地演個戲,卡個係統的BUG續命而已啊!
我就是研究了一下人物小傳,寫了點作案分析,怎麼就......怎麼就把一個真的案子給破了?
這下好了,全世界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