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興旺街集市
這裡的集市比菜市場附近熱鬨十倍不止。
人山人海,街麵上擠得滿滿當當,叫賣聲、自行車鈴鐺聲、討價還價的吵嚷聲混在一起,像一鍋沸騰的粥。
集市是一整天的,上下午都有。
上午賣新鮮菜的多,到了下午,售賣的東西的種類就更多了,有食物、有瓜果、有日用品、有修自行車的……
更有不少人,拖家帶口地逛集市。
這裡的攤位是流動的,有攤主東西賣完了或感覺沒什麼時候生意了,就會自覺離開了,立刻就有其他攤主補上。
蘇長河瞅準個空檔,趕著騾車擠了進去。
他旁邊的攤位,左邊是個賣針頭線腦的大爺,竹筐裡擺著各色紐扣、頂針、鬆緊帶,右邊是個賣舊書攤的,賣舊報紙,小紅本語錄等的紅色書籍,跟他的包子攤八竿子打不著,倒省了競爭的麻煩。
賣雜貨的大爺瞅了瞅蘇長河車上的棉布,笑著搭話:“鄉下來的?小夥子,你不常進城吧?”
“嗯,鄉下來的,第一次來集市上出攤。”
蘇長河扯下棉布,一邊把裝包子的油紙拿出來,還有夾包子的竹夾,一邊回答:“大爺,有事嘛?”
大爺搖搖頭,皺緊了眉頭:“我說呢,你要是常來這邊的集市,怕是就不來這賣包子了。”
蘇長河手裡的動作頓住:“嗯?這集市有啥講究?”
難道有什麼潛規則自己不知道?
大爺神秘一笑,沒接話,倒是隔壁賣舊書的大叔湊了過來:“小夥子,你不知道?”
“咱這興旺街,賣包子的就認兩家?一家是街東頭的王記,那是抗戰時期就存在的老店,風風雨雨幾十年,真正的老字號,還有一家街西頭的李記,人家手藝好,有自己蒸包子的秘訣……”。
“就她們兩家?其他賣包子都不來?”蘇長河挑眉。
“以前也有彆家來試過,隻不過嘛……”
舊書大叔嘖嘖嘴,往遠處努了努嘴:“現在都不敢來了!”
“為啥?”
“因為大家就認這兩家的味兒唄!王記做了三十年,李記也擺了二十多年攤,那包子,麵發得暄,餡調的香,咬一口能流油,彆處的根本比不了,你說,其他包子攤來這裡,還能有生意嘛?”
舊書大叔砸吧砸吧嘴,邊說邊回味那包子的味道。
“而且這兩家還特默契,王記上午出攤,李記下午來,錯開時辰,誰也不搶誰的生意。”
“隻要她們一出攤,不出兩鐘頭準賣光。”
他拍了拍蘇長河的胳膊,“你看,李記的攤估計快支起來了,就在街那頭的老槐樹下,每次一出攤,那隊能從街東頭排到街西頭去。”
蘇長河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見街東頭圍著一圈人,個個伸長脖子瞅著攤位,攤主是個係藍布圍裙的老漢,正掀開蒸籠,白氣“呼”地湧起來,隱約能看見籠裡油亮的包子。
生意確實好。
賣雜貨的大爺這時也接話:“我昨兒沒趕上王記的,今早特意起早去買了倆,”
他臉上泛著滿足的紅,“那肉包,皮薄餡大,能見著大塊肉粒,蔥香混著肉香,配碗小米粥,舒坦!”
賣舊書的大爺拍了拍蘇長河的背,語重心長道:“小夥子,這集市上,想跟老字號搶生意難著呢。不過沒關係,你今兒能賣多少是多少,賣不完還能帶回去給孩子吃,就當買個教訓,明天你就彆賣包子了,換點其他的賣,油條、麻球、水煎包……這些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