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乳虎嘯穀,百獸震惶。”
溫暖、柔和、舒緩。這是蘇安一開口,帶給眾人的感受,但也是所有人都不曾想象過的感受。
本以為有著童聲的鋪墊,蘇安的開口會是熱血激昂、高亢嘹亮的。
但沒想到會是一種彆樣的溫柔,像一盞明亮的燭火,柔中帶剛,縱使再呼嘯的風,也無法吹滅這盞燭火!
“蘇安一開口,我整個人都麻了!”
屏幕內外的觀眾,全然被蘇安的舞台深深的吸引住了。
人在享受的時候,是沒辦法做多餘事情的,彈幕數量在蘇安開口的那一刹那銳減。
蘇安的聲樂天賦極高,不管是身體機能,還是天生的音色、音域,這都是他能從一個孤兒,一步步走向華國大劇院舞台最根本的原因。
但具體有多高,隻有專業人士能夠看出來。
休息室內,周淩薇發出了感慨:“蘇安哥以前是不是一直在讓著我們啊?”
“要是早唱成這樣,那我還比什麼啊,早點回家不好嗎?”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大部分沒受過係統性教育的普通聽眾,在他們耳中,一個歌手唱成什麼樣,隻有好聽與不好聽的區彆。
你要問為什麼好聽,他們說不上來,有多好聽,他們也說不上來。
但作為浙音專業第一,曾經的聲樂天才周淩薇,卻能清晰的感知,蘇安如今的唱功究竟有多好!
最初的時候,蘇安美聲很強,但在流行方麵,明顯要差自己不少。
可這才過去多久啊……
不論是從哪方麵看,蘇安已經完全碾壓自己了。
“以後彆叫我天才了,在蘇安麵前,我就是個純粹的新兵蛋子!”
周淩薇的這番話得到了眾人的認可,你不懂聲樂,見蘇安如井中蛙觀天賞月,你若懂聲樂,見蘇安猶如蚍蜉見青天。
隻有馬博源不以為然。
任何行業都怕那些懂點皮毛的人。
不懂的人,他不會評價。特彆懂的人他會懷有敬畏、謙卑之心。
隻有那些懂點皮毛的人,才會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覺得一切都沒什麼難度。
而馬博源就處於這個層次。
……
“少年自有少年狂,
身似山河挺脊梁,
敢將日月再丈量,
今朝唯我少年郎,
敢問天地試鋒芒,
披荊斬棘誰能擋,
世人笑我我自強,
不負年少!”
第一段副歌來臨,編曲大量采用了華國傳統民樂,儘顯華國俠氣底蘊,這一盞燭火在經曆風吹雨打後,燃燒得更加迅猛與明亮。
而在副歌之後,緊接著就是童聲的朗誦,少年們鏗鏘有力的呐喊,仿佛是在與百年前梁啟超先生穿越時空,隔空對話著。
這是梁啟超先生的願景。
也是如今中華兒女共同的願景!
……
總控室內。
陳宇不自覺的點頭道:“蘇安改編的確實好啊……”
這是他第一次看見,完整版《少年中國說》的舞台,比他在彩排時看見的舞台效果,還要炸裂兩倍有餘!
“陳導。”一旁的小徐好奇問道:“您不是一直看不慣蘇安嗎?為什麼還會誇他了?”
陳導笑著搖搖頭:“我看不慣蘇安,是看不慣他賴在舞台上不走,而不是看不慣他的作品與實力。”
“這是兩回事,如果我是個普通觀眾,我絕對很喜歡蘇安,但我是《歌者》的總導演,從這個身份出發,我當然看不慣蘇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