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明當侯爺,享不儘的榮華富貴,左擁右抱、三妻四妾豈不快哉?”
“我在你們現代的很多論壇上都看到,你們現代的很多男人都羨慕古時候的三妻四妾。”
姚廣孝目光一轉,看向朱吾能,似乎想從對方臉上捕捉到一絲豔羨之情。
朱吾能聽聞此言,卻是輕輕搖了搖頭,回應道:“大師有所不知,如今在我們那個時代,也就是現代社會,許多男子雖嘴上說著羨慕古時男子能夠三妻四妾,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姚廣孝聞言,眼中閃過一抹好奇之色,追問道:“哦?這倒是有趣,為何會這樣?”
朱吾能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大師您想想看,在我們現代社會,實行的可是一夫一妻製。這種製度下,夫妻雙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感情也更為深厚和穩定。
而且,我們有著便捷的互聯網,可以隨時獲取各種信息,娛樂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像打遊戲啦、點外賣啦等等,這些都是古人無法想象的便利與樂趣。
若是讓我留在這大明,即便貴為侯爺,縱然手握滔天權勢,還能儘享齊人之福,擁有三妻四妾,可沒了網絡,不能暢玩遊戲,更無法隨心點選美味可口的外賣,又有何意趣可言呢?”
朱吾能的話語斬釘截鐵,毫無半點猶豫之意。
顯然,對於他來說,現代生活所帶來的種種好處遠勝於古代的所謂榮華富貴。
姚廣孝聽後,不禁微微一怔,旋即哈哈大笑起來,調侃道:“阿彌陀佛,施主所言倒也不無道理。隻是這世間眾人所求各不相同,有人貪戀權財色利,有人則追求內心寧靜平和。不過依貧僧看來,施主對現代生活的眷戀著實深切呐!”
姚廣孝捋了捋胡須,微微點頭,“小友如此重情專一,倒是令老衲欽佩。但此乃陛下旨意,老衲也隻是奉命行事。不過小友放心,此事尚有轉圜餘地。隻要那星象不變,皇孫仍能穿梭兩界,或許陛下會改變主意。”
朱吾能聽聞此言,心裡稍微鬆了口氣。
“大和尚,我可是自始至終都對你坦誠相待,毫無保留啊!然而,你為何竟要向陛下提出如此糟糕透頂的主意呢?”
朱吾能的心中依然充斥著憤懣與不滿,他努力瞪大自己那不大的雙眼,直直地盯著眼前的姚廣孝,仿佛想要從對方的臉上看出一絲愧疚之色來。
麵對朱吾能的質問,姚廣孝卻是一臉平靜,緩緩說道:“小友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你待我真誠,這一點毋庸置疑,而我對你同樣也是赤誠相見呐!我從未有過絲毫隱瞞或欺騙你的念頭,我所告知於你的,皆是發自內心最為真實的想法呀。”
姚廣孝停了停,接著又道:“你不是說,陛下英明神武,文治武功皆堪稱一流,你對其敬仰有加,讚譽陛下乃是千古一帝,在中國曆代皇帝之中足以位列前五之尊位。
但正因如此,我更不能有所欺瞞於你。
若我存心想哄騙於你,大可以不將實情相告,隻需略施小計,將你誘入大明境內,再設法留住你便可。
然而,這般行事絕非君子所為,亦非我所願。唯有開誠布公、坦然相告,方能獲得你的理解和認同。
唯有如此,你方會心甘情願地為大明效力,全心全意地付出。此乃我的初衷,亦是陛下之意啊!
如果你真的不情願,那麼陛下自然不會強求於你。
你不是曾經說過,陛下遷都至北京,派遣鄭和先後七次遠航西洋,親自出征蒙古多達五次,向南征討安南,還組織編撰了宏偉巨著《永樂大典》,推崇儒家思想、重視文化教育。
正是由於陛下所達成的這些豐功偉績,才為大明朝的昌盛與穩固夯實了堅不可摧的根基。
你曾經提及過,陛下乃是古往今來唯一一位能夠封狼居胥的偉大帝王!
即便在缺乏你的協助之時,陛下依然能夠鑄就這般登峰造極的輝煌成就。
如今若有你的襄助,再加上太子以及諸位皇孫們齊心協力地鼎力支持,是否就有可能破除後續的那道詭異魔咒,使得大明江山永不被外族肆意踐踏侵淩呢?這不也是你內心深處殷切渴盼見到的景象麼?
依我之見,我現今所處的大明王朝,跟你們六百多年前所生活的那個大明,本質上應當屬於同一個大明帝國。
然而,我們卻並非處於完全相同的平行時空之中。
畢竟大明所曆經的種種變遷,對於你當下所在的這個世界並不會產生絲毫的影響。故而,你大可不必憂心忡忡,生怕因自身的涉足而導致整個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劇變。”
聽到姚廣孝這樣講,朱吾能不禁嘴角微微上揚,心中湧起一陣笑意。
說實話,關於是否會因自身的介入而改變曆史走向,並進而對他所身處的這個世界產生影響,他確實曾經認真思考過。
然而經過一番觀察和分析之後,他發現似乎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或許正如一些學者所言,這裡可能是處於不同時期的平行世界吧。
回想起最初的時候,對於朱棣這個人,朱吾能內心充滿了恐懼。
要知道,那可是一個敢於造反、甚至誅殺了方孝孺十族之人啊!
這般殘忍的行徑,在曆史長河中堪稱獨一無二,留下了那慘絕人寰的誅十族悲劇。
即便如此,當提到那位喊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豪邁口號的朱棣時,朱吾能依然心懷敬佩之情。
雖說朱棣是以篡位之姿登上皇位的,但他在位期間所立下的赫赫功勳,足以與開國皇帝朱元璋比肩而立。
隨著與朱棣不斷地接觸交流,朱吾能愈發深刻地認識到,這位帝王著實心係天下蒼生。
他不僅致力於恢複並完善科舉製度,廣泛招攬各方賢才,而且通過一係列舉措讓全國各地選拔人才變得更為公正合理。
自己給的農作物更是大受朱棣的歡迎,讓朱吾能覺得朱棣對於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是下了大力氣的。
更不用說他下令責編的《永樂大典》,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收錄了大量珍貴的曆史文獻,留存世上的已經沒有了,朱吾能都想留一本。
也許大家都姓朱,朱吾能不想大明朝落落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的境界,想儘自己的能力,幫助改變朱棣一家人的命運。
喜歡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轉站請大家收藏:()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轉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