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大汗,遼東經略袁應泰遣使求見!”
三月十九,太子河北岸建奴大營。
老奴正與眾將商量攻打遼陽之事,帳外卻是忽然傳來袁應泰派遣使者前來的稟報。
“嘖嘖,這袁蠻子現在派人來見大汗,莫不是想要投降不成?”
“哈哈,那還真說不定。渾河一戰明軍精銳儘沒,他要是夠聰明識相……”
自薩爾滸之戰後,遼東明軍遇戰而降的事屢見不鮮。加之沈陽、渾河連戰連捷,一眾建奴將領自然是驕狂得很。
“宣使者進帳!”
渾河一役明軍雖敗,但也給建奴帶來了過萬的傷亡。野豬皮雖然打贏了,但那也不過是慘勝而已。
若是袁應泰真如眾將猜測是來請降,那對他來說,可謂是極為利好的大喜事。
“小人姚居秀,見過大金英明汗……”
很快,一名年約四旬的中年文士便被帶入帳中,恭敬又帶著些諂媚的衝老奴行了跪拜大禮。
“原來是袁經略妻弟,來人,給姚先生看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老奴能夠帶著建奴崛起,靠的絕不隻是單純的武力。
靠著無孔不如的密探,中年文士才剛一開口,他便直接道出了對方的底細。
當然,此舉除了炫耀之外,也有提醒其彆耍小心機的意思。
“小人多謝大汗!”
“大汗兵強馬壯,非是我軍殘兵能夠抵擋。我家經略欲向大汗投誠,特命小人前來獻上降書……”
姚居秀能被袁應泰派來做使者,自然不是草包。
聽到老奴這暗戳戳的提醒,當即也不囉嗦,直接了當的就表明來意。
不用說,光明磊落的袁大經略,最終還是被馬祥麟以個人聲名不及國家大利為由,說服他行起了這詐降之事。
“什麼,袁經略欲降我大金?”
雖說對袁應泰派人前來的目的已有猜測,但接過姚居秀呈遞的降書後,老奴仍是不由得麵色大喜。
畢竟‘大金’初立,無論人口還是兵力,都遠不及明朝這個龐然大物。
而且剛剛才結束的渾河之戰,八旗可是傷亡了近萬人馬。若真能不戰而勝拿下遼陽重鎮,又何樂而不為?
“啟稟父汗,兒臣以為袁應泰之投誠不可信,他這是想效法黃蓋行詐降之事!”
正當老奴為袁應泰的請降欣喜之際,一名年約三旬、體形肥壯的建奴,卻是對袁應泰的請降提出了質疑。
“皇太極,說說你的理由!”
野豬皮能夠建國稱汗,憑的可不是什麼運氣。被人這麼一提醒,當即也是壓下心中狂喜迅速冷靜下來。
“父汗,渾河之戰後,奉集堡、虎皮驛等地明軍俱撤已回遼陽。據兒臣所知,遼陽城內此刻尚有兵馬八萬餘人。”
“而且袁應泰身為明朝重臣,其子女家眷俱在關內。他若投誠,其家人必定受其牽連……”
不得不說,作為原曆史上真正奠定韃清根基的‘太宗’,皇太極不管是眼光、能力還是謀略俱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