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間,《蕩魔天書》大放光芒。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於瀟湘斬殺大蟒蛇神,獲得獎勵——仙器【九品功德金蓮】!”
“九品功德金蓮,先天化生,氣運至寶,乃西方教鎮教之寶,端坐蓮台,無物可破,誅邪不侵,悟道入妙,若同時默誦《佛說三十七品經》,或可有神妙變化。”
見到九品功德金蓮這幾個字,李道玄目光一亮。
好東西!
傳說鴻蒙開辟後,世間有四大蓮花,分彆是功德金蓮,滅世黑蓮,業火紅蓮以及淨世青蓮。
其中淨世青蓮最厲害,有三十六品,開天的盤古便是在其中醞釀而生,後為天道所不容,便一分為三。
紅花變為太上老君的盤龍扁拐,白藕變為元始天尊的三寶玉如意,青蓮葉變為通天教主的青萍劍。
故而紅花白藕青蓮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除了淨世青蓮外,其他三種蓮花都有十二品,皆有神妙,但是功德金蓮卻被鴻蒙凶獸蚊道人吸走了三品,從十二品跌為了九品,威力大降。
李道玄突然想起,玄奘曾給他說過,洛陽之戰時,他的元神感知到了靈山,看到那裡空空蕩蕩,卻有一朵九品功德金蓮,上麵還有著一隻佛祖的斷手。
之後玄奘誦經引動那斷手降世,如五指山般鎮壓摩羅。
這也就意味著,靈山之中,有著一朵九品功德金蓮,那天書獎勵的這朵,和靈山中的是同一朵嗎?
還是說,天書直接又創造出了一朵九品功德金蓮?
另外就是天書中的最後那句話,端坐蓮台時,若默誦《佛說三十七品經》,或可有神妙變化。
李道玄當即喚來鮫人,讓她派人去尋《佛說三十七品經》。
而後他繼續望著玉姐,剛剛因為獲得九品功德金蓮而有些激動的心情迅速冷卻,他緊皺眉頭,露出一抹憂色。
收獲頗豐,但讓他不解的是,在大蟒蛇神的記憶中,竟然真的沒有關於玉姐人魂的下落。
他給玉姐下毒,是想以之為餌,試探自己和娘娘是否還在人間,並沒有其他目的。
除此之外,他甚至都沒有能力強行帶走玉姐的人魂。
李道玄敏銳地意識到,在他和妖僧的對抗中,還悄然存在著第三個人,那人似是知道他會回到人間,故而從不現身和妖僧對抗,隻在背後悄悄布局。
妖僧下毒,那人便提前一步收走玉姐的人魂,讓李道玄以為是妖僧所為,進一步激化矛盾。
那人到底是誰?又有何目的?玉姐的人魂又在哪裡?
李道玄眸光微垂,一片寒意。
鮫人走來,覺得殿中好似冰窟,身軀忍不住顫動,半晌才恢複平靜。
她有些不敢直視李道玄,道:“國師,那《佛說三十七品經》……沒找到。”
“為何?”
“因為這本佛經,據說在南朝時便失傳了,現在已成絕跡。”
李道玄負手而立,露出沉思之色。
永夜也在南朝,這本佛經也是於那時失傳,怎麼會這麼巧?
莫非這本佛經上藏有什麼秘密?
“你照顧好玉姐,金毛犼、哮天,還有小青和小白都會留在玉玄宮坐鎮,記住,除了我之外,任何人都不得進入此殿!”
鮫人看到李道玄嚴肅的麵容,立刻道:“是!”
頓了頓,她忍不住道:“國師,您才剛回來,又準備離開嗎?”
李道玄輕歎一聲,道:“我發現自己疏忽了一件事,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居然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真是小瞧了他。
後生可畏。
“希望下次回來,我能把玉姐的人魂一並帶回。”
……
長安城,太極宮。
李治最近的日子過得越發愜意,整天澆澆花,練練字,聽聽曲,逗逗愛妃,一幅無為而治的樣子,和勤政的李世民形成極大反差。
朝堂之事,皆有長孫無忌一言而決。
他總是笑嗬嗬地看著,仿佛對這個舅舅完全放心,表現出對權力毫無興趣的樣子。
然而沒過幾天,長孫無忌這位權傾朝野的輔政大臣就突然暴斃,李治不得不結束了自己悠閒的後宮生活,出麵獨攬大權,整頓朝堂。
他的手段極為高明,如春風化雨一般收服了長孫無忌的勢力,敲打、拉攏、分化、製衡,這一套帝王心術被他玩得爐火純青,出神入化。
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剛剛登基,素來以軟弱形象示人的新皇。
不過和李世民不同的是,他身體自幼不好,能文不能武,為了維護帝王的威嚴,便在上朝時放下一個淡金色的帷帳。
臣子無法看清天子龍顏,卻也因此更具有威懾力,那金色帷幕下的身影,高高在上,俯瞰人間,令人望而生畏。
這一日,早朝結束。
李治在禦花園中散心,走得累了,他便坐在亭中看書,是《道德經》。
他喜歡看書,從小就是病秧子的他無法出去玩耍,便天天待在宮裡的藏書閣中看書,一看十五年,其中最喜歡的,便是這本《道德經》。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一道清朗的聲音響起,說的正是《道德經》中的句子。
李治心中一顫,連忙抬頭,才發現四周的侍衛和太監都已經消失不見,而涼亭中,不知何時多了一位俊美道人。
他身穿白衣金帶,水合服上繪著淡淡雲紋,飄逸瀟灑,舉手投足間仙氣出塵,仿佛自光陰之外,誤入塵世之間。
李治瞳孔一凝,握著《道德經》的手微微一顫。
道人緩緩抬起眼眸,烏黑深邃,其中似有星雲流轉,道韻自生。
“李治,小瞧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