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禾生於中醫世家,祖業傳承數百年,中間出過不知道多少名醫。
她爺爺薑濟蒼是鼎鼎大名的國手大醫,也是第一批進入最高保健組的專家之一,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
薑禾五歲時就開始學醫了,背的是《湯頭歌》和《藥性賦》。
雖然背得結結巴巴,但她隻花了幾天時間,便一字不漏記下兩本書。
爺爺盛讚她穎悟絕倫。
從此便將她帶在身邊一手教導,近乎傾囊相授。
好在薑禾也沒有辜負爺爺的期望——
她六歲開始辨識百草,背誦人體經絡模型;
十歲跟著退休的爺爺坐診,學習望聞問切;
十四歲被特招進了某某大學少年班,本碩博連讀;
二十歲博士畢業,被爺爺介紹到了其他名醫門下學習;
二十二歲在哈佛醫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發表多篇SCI論文;
二十四歲走青千計劃回國,被特聘為教授,手握多項國際專利;
……
在這中間,她還參與過幾次聯合國的無國界醫生項目……
可以說是把時間壓榨到了極致!
直到她二十八歲去世時,早已是聲名鵲起的天才中醫。
趕來掛她的號的病患們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堪稱一號難求!
……
當然,這些話是不能講給郭醫生聽的。
就算薑禾敢說,也要人家郭醫生敢信呐!
薑禾在心裡默默說了聲抱歉。
郭醫生渾然不覺。
他的關注點已經到了其他地方——
“對了,你剛才說的那些是怎麼做到的?你明明沒有接觸過她的病曆啊!不,就算病曆上也寫得沒有這麼詳細!我以前隻是聽說過頂尖的老中醫可以見微知著,推斷出患者整個病程發展,但那要基於豐富的經驗,你的年齡……抱歉小薑,我不是看低你的意思。”
薑禾不以為意地笑笑。
她被質疑太多次,早已經習慣了。
畢竟中醫在很多人眼裡是經驗醫學,越老越吃香!
她以前跟著爺爺坐診,有爺爺名氣庇佑時還不覺得。
直到負責獨立看診,去了那些不認識她的地方,才遭遇過無數次冷落。
那些人的態度和話語,可比現在的郭醫生過分多了!
薑禾憤懣過一段時間。
後來覺得生氣也沒用,乾脆鑽研出一套法子。
就是通過現有的信息來推斷病人的整個病程。
怎麼說呢。
這種法子有點像是偵探斷案,根據現有“證據”來推理。
這還要歸功於薑禾大學時選修心理學,著重學習過一段時間的心理側寫。
不過麵對郭醫生,薑禾沒提這些,而是儘量言簡意賅:
“其實說來也沒有多神奇,就是根據當下之象來反推過往之變罷了。本來咱們中醫講究的不就是辯證求因、審因論治嗎?一個個信息擺在那裡,我隻是聽到後再經過整理總結,才還原出了她的病程……”
剛才薑禾雖然在旁邊做事,也順耳聽了一會兒。
那位大娘最初有頭痛、惡寒、咽痛、發熱時高時低等症狀,到了醫院就被診斷為感冒,西醫和中醫都看過。
根據薑禾對醫院的了解,醫生通常會給她靜脈注射抗生素,口服辛涼解表藥,這裡麵銀翹解毒片就是最常用的。
如果轉為中醫,判斷依然和西醫差不多,一般會用麻杏石甘湯這種辛涼宣泄、清肺平喘的基礎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