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之外,大洋彼岸。
某個東方大國首都,東二環內,東花市大街和南花市大街交彙口。
《體壇周報》總部,體壇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內。
戴眼鏡的編輯小劉正在主編辦公室苦苦哀求。
“老大,這條新聞真的很重要,不僅微博要發,報紙海外足球版頭條、公眾號這些都可以發布,我們需要讓更多人知道……”
“行了行了。”
戴眼鏡的40多歲中年大叔抬手製止了年輕氣盛的編輯小劉。
“留洋球員這種事情,你覺得靠譜嗎?”
“額……”
小劉一時語塞。
自從國足黃金一代之後,孫濟海、鐵子、範誌毅、鄭誌等一批中堅力量退役,
國足留洋球員似乎徹底成了笑話。
無論曼聯的國王董,還是邵加一、蒿俊敏,這些球員的留洋之路都折戟沉沙。
每次讓國內球迷產生期待,每次都一地雞毛,隻剩絕望。
《狼來了》的故事家喻戶曉,
受騙上當過那麼多次,球迷的熱情早就消耗殆儘。
後來再看到什麼年輕小將留洋,什麼歐洲球隊簽約華人球員……都是扯淡!
怎麼可能讓這些人打比賽?
就算加入一線隊打比賽,
能打主力嗎?
打不了,沒有那個能力!
那報道這種新聞還有什麼意義?除了讓球迷失望,帶來不了任何正麵情緒。
哪怕招來罵名也行,罵說明有熱度。
現在類似的消息,罵都沒人罵了,刊登上去乾嘛?
報紙的版麵、公眾號的資源、微博的發布,這些都不需要花費成本嗎?
“小劉,我勸你務實一點,先把新聞學基本理念先搞搞清楚。”
“格策的叛變,大衛·莫耶斯接班弗格森,阿森納購買厄齊耳,皇馬1億歐元買貝爾……這些大新聞好好的不做,你跑去報道華人球員乾什麼?”
主編的話刺耳歸刺耳,道理是沒錯的。
小劉也很清楚,自己應該做好基本工作,讓國內球迷吃瓜歐洲轉會。
留洋球員根本不重要,
更何況人家都不是華夏國籍,人家是比利時人,更沒人關注了。
“我……好吧,我會做好歐洲轉會報道的。”
“這就對了,去吧,儘量深度分析,和其他媒體進行差彆化,多點自己的理解和預測。”
“收到。”
小劉垂頭喪氣臨走前,心中的火苗依舊未能熄滅。
遠在歐洲的盧瀟,歸根結底還是我們自己同胞啊!
黑頭發黃皮膚的炎黃子孫啊!
他獨自在德甲征戰,以16歲的年齡簽約勒沃庫森一線隊,本就十分反常。
小劉的直覺告訴他,盧瀟絕對沒那麼簡單!
當年大姚在休斯頓火箭隊效力,直接引領了國內收看NBA的潮流。
多少人是從大姚時期接觸NBA的?多少人把火箭隊當成主隊?
去年底,林書豪在尼克斯打出小高潮,場均兩雙的數據,再度引爆國內輿論。
不少棄坑NBA或是從未看過比賽的觀眾,又一次打開電視收看。
林書豪可是純粹的正星條旗,照樣不妨礙在國內出圈,受到球迷瘋狂追捧。
盧瀟在海外的經曆,和林書豪稍稍有些類似。
假設!
盧瀟真的爆發出亮眼的表現,在德甲賽場證明自己。
不需要他成為球神,扮演C羅梅西的角色。
隻需要進幾個球,獲得穩定出場機會,給球迷一些盼頭……
他絕對可以成為新一代足球明星!
正如隔壁島國的香川真司,以及正在崛起的孫興慜。
心中的不甘,以及對國內足球保留的依稀火光,讓編輯小劉無法徹底放棄這次契機。
“主編,至少讓我發一條微博吧?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