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那條奔騰了兩千年的曆史長河,終於緩緩流淌到了儘頭。
從漢高祖劉邦的斬蛇起義,到清末帝溥儀的黯然退位。
兩千載風雲,三萬裡江山。
一場波瀾壯闊,震古爍今的史詩,在所有平行時空的眼前,落下了帷幕。
沉穩的男聲再次響起,這一次,他的聲音裡沒有了敘事的激情,隻剩下一種如同青銅器般,被時光侵蝕後的滄桑與厚重。
【現在,我們共同回顧這段漫長的旅程。】
刹那間,天幕光影飛速倒轉!
【漢!】
【它用四百年的強盛與穩定,為這個民族,澆築了最初,也是最堅實的身份基石!】
【它用鐵與血,將“強大”、“統一”、“文明”這些滾燙的概念,與“漢”這個字,永久地熔鑄在了一起!】
畫麵中,漢武帝的鐵騎洪流踏破匈奴王庭,封狼居胥的石碑矗立於大漠狂風之中!
長安城內,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聲音,仿佛成為了帝國運轉的永恒背景音。
【魏晉南北朝!】
【它用近四百年的分裂與戰火,考驗了這個身份的韌性!】
【衣冠南渡,是於絕境之中,為文明保留了最後的火種!】
【而北方的征服者,最終也被這偉大的文化所征服,心甘情願地融入其中。】
【它證明了,漢文化,擁有反向征服的力量!】
北魏孝文帝脫下鮮卑胡服,換上漢家衣冠的那個背影,在曆史長河中,顯得格外深刻,也格外決絕。
【隋唐!】
【它用一個全新的黃金時代,為這個身份,注入了無與倫比的自信與包容!】
【它向世界證明,漢文明,從不固步自封,它的胸膛足以容納百川,它的血脈足以融化萬方!】
萬國使臣在長安街頭拜服,口稱“天可汗”的聲浪直衝雲霄!
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那孤獨而堅定的身影,共同勾勒出盛世最自信的輪廓。
【宋!】
【它用璀璨到極致的物質文明與科技之光,極大地豐富了這個身份的內涵。】
【它證明了,漢文明,不僅有金戈鐵馬的錚鳴,更有《清明上河圖》的繁華市井與奇思妙想!】
畫卷展開,汴京的喧囂撲麵而來。
另一邊,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的微光,卻在悄然改變著整個世界的未來。
【元!】
【它用近百年的異族鐵蹄,磨礪了這個身份的骨氣!】
【它證明了,即便是在最黑暗、最屈辱的時刻,文化的堅守,依舊能凝聚起最頑強的反抗!】
戲台上《竇娥冤》的悲歌如泣如訴。
戲台下,“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的怒吼已成燎原之火!
【明!】
【它用一場徹徹底底的文化光複,將這個身份的正統性,推向了頂峰!】
【自此,“漢”即“中華”,“中華”即是“漢”!】
【這,成為了一種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確,一種深入骨髓的民族信仰!】
金陵城,太廟前,明太祖朱元璋身穿十二章冕服,重定漢家禮樂,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肅穆與莊嚴。
【清!】
【它用一種“以漢治漢”的特殊方式,為這個身份的漫長演變,畫上了一個複雜的句號。】
【它最終,也是最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一點——】
【任何外來的統治力量,都絕無可能撼動這個根植了兩千年的文化認同!】
【最終的結局,隻有被其同化,彆無選擇!】
年輕的康熙皇帝,在南京明孝陵前,親筆題下“治隆唐宋”四個大字。
那個場景,意味深長得讓所有帝王都陷入了沉默。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