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王們各自複雜的心緒中,天幕再一次亮起。
那光芒,不再溫和,而是帶著一種審判般的冰冷與肅殺。
這一次,沒有具體的畫麵。
隻有一行行文字,如同用星辰鑄就的刻刀,深深烙印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之上。
【曆史的裁決】
【問題一:中國曆代王朝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是一個錯誤嗎?】
這個問題一出,所有帝王都屏住了呼吸,心臟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攥緊。
他們剛剛經曆了最深刻的自我懷疑,幾乎已經認定,自己犯下了一個貫穿千年的彌天大錯。
然而,天幕的回答,卻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答:站在“維護大一統中央集權穩定”的角度,這不是一個錯誤。】
【恰恰相反。】
【這是一個在當時曆史條件下,最優,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一個廣土眾民的農業帝國,其最核心、最根本的訴求,永遠是穩定!】
【任何可能導致社會劇烈流動、催生全新權力中心、挑戰皇權至上思想的因素,都必須被無情地壓製。】
【而商業,及其背後所代表的自由資本、市民階級、契約精神,恰恰是這種鐵桶般秩序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從秦始皇到清雍正,曆代雄才大略的君主,都在用儘畢生心血,不斷地加固這道名為“抑商”的堤壩。】
【這道堤壩,成功地讓中華文明在長達兩千年的時間裡,避免了像彼時的歐洲那樣,因封建割據和商業城邦崛起而導致的長期分裂與戰亂。】
【它確保了文明的延續性。】
【它確保了大一統格局的穩固。】
【從這個意義上說,“重農抑商”是成功的,它完美地、冷酷地,達成了其至高無上的政治目的。】
這番話,讓嬴政、劉徹、朱元璋等強力帝王,緊繃到極點的神經,稍稍鬆弛了一瞬。
天幕,肯定了他們作為“政治家”的正確性。
然而,他們還沒來得及喘息,天幕的文字,便陡然轉折,那股冰冷的寒意,瞬間刺穿了骨髓!
【問題二:既然是當時最正確的選擇,為何又說它導致華夏錯失了整個未來?】
【答:因為“曆史”本身,是活的,是向前流動的。】
【一個在農業文明時代“無比正確”的選擇,當世界踏入工業文明的門檻時,就會瞬間變成最致命的“枷鎖”!】
天幕之上,出現了一條觸目驚心的時間軸。
一邊,是中國的王朝更迭:秦、漢、唐、宋、元、明、清……
周而複始,循環往複。
每一次改朝換代,都隻是一次對舊有農業秩序的打碎與重建,一次更精密的修複。
它像一個完美的圓,在極高的農業文明水平上,不斷自我循環,原地踏步。
另一邊,是歐洲的曆史演進:古希臘羅馬(商業萌芽)>中世紀(封建莊園)>文藝複興(思想解放)>大航海(資本原始積累)>宗教改革(打破神權禁錮)>科學革命(奠定理論基礎)>工業革命(生產力飛躍)!
那是一條曲折、血腥,卻始終向上的,突破性的進程!
【中華文明的模式,是一種“循環式”的穩定。】
【它在一個完美的、金碧輝煌的籠子裡,不斷進行著自我修複與完善。】
【而歐洲文明的模式,是一種“演進式”的變革。】
【它在無休止的內鬥、競爭和探索中,野蠻生長,催生出全新的社會力量和生產方式,最終,一腳踹碎了農業文明的天花板!】
【當兩種不同發展模式的文明,在曆史的十字路口悍然相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