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醜條約》,如同一塊巨大的墓碑,沉甸甸地壓在了清王朝的棺木之上。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這個王朝,已經死了。
剩下的,隻是時間問題。
然而,求生的本能,讓這個僵死的王朝,在生命的最後十年裡,進行了一場堪稱“回光返照”式的自救。
【庚子國難後,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統治,也為了平息國內日益高漲的民怨,清廷宣布,實行“新政”。】
【史稱,清末新政(19011911)。】
天幕之上,再次出現了改革的景象。
【廢科舉,辦新學。】
【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製度,被畫上了句號。全國各地,新式學堂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設商部,勵實業。】
【朝廷開始前所未有地,鼓勵民族工商業的發展。】
【練新軍,廢綠營。】
【以袁世凱的北洋軍為範本,在全國編練新式陸軍。】
這一係列的改革措施,其廣度和深度,甚至超過了當年的“百日維新”。
如果,這些改革能提早三十年,甚至十年發生,或許,曆史還有被改寫的可能。
然而,現在,太晚了。
【清廷的“新政”,並非出自真心,而是一種被逼無奈的姿態。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救國,而是為了維護愛新覺羅一家的統治。】
【這種缺乏誠意的改革,非但沒能化解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天幕的畫麵,給出了兩個極具諷刺性的結果。
【其一:新式學堂和留學生,培養出的,不再是忠於皇權的舊式士子,而是一大批接受了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新青年。他們,成為了日後推翻清朝的骨乾力量。】
【其二:清廷耗費巨資編練的“新軍”,其士兵和中下層軍官,大多是這些新青年。新軍,非但沒能成為保衛王朝的支柱,反而成就了革命。】
“自己挖坑,埋自己?”
帝王們看得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他們第一次見到,如此愚蠢的“自救”。
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很快便到來了。
【在巨大的立憲呼聲下,清廷被迫在1906年,宣布“預備立憲”。】
【然而,經過了五年的拖延與敷衍,1911年5月,它終於拋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徹底失望的內閣。】
【“皇族內閣”】
名單公布,在13名內閣成員中,滿洲皇族,竟占了7人之多!
【這個內閣,赤裸裸地暴露了清廷“假立憲,真集權”的本質。】
【它讓那些對它還抱有最後一絲幻想的,立憲派的士紳和民族資產階級,徹底與其決裂。】
【至此,清政府,已經眾叛親離,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山雨欲來風滿樓。
隻差,一根點燃火藥桶的導火索。
【1911年10月10日,武昌。】
天幕的畫麵,鎖定在了湖廣總督府附近的一處新軍軍營。
夜晚,幾聲槍響,劃破了寂靜的夜空。
工程營的士兵,在革命黨人的帶領下,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
【武昌起義,爆發!】
“起義了!”
“終於來了!”
帝王們的心,猛地一緊。
他們知道,決定這個王朝最終命運的時刻,到來了。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卻完全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沒有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沒有屍山血海的慘烈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