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哪裡是一個人?
這分明是一支看不見的無敵雄師!
畫麵繼續。
五年漫長的囚禁,消磨不掉歸鄉的意誌。
學者在等待一個機會。
一九五五年六月的一天,他趁著監視的片刻鬆懈,躲開所有人的視線,在一張小小的香煙紙上,用英文飛快地寫下了一封求救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隻陳述了一個事實:他被白頭鷹政府扣留,無法回國,請求祖國幫助。
他將這封信,悄悄夾在妻子寄往歐洲親戚的家信裡。
那封信,像一葉飄搖在驚濤駭浪裡的小舟,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希望,開始了它驚心動魄的旅程。
從美利堅到比利時,再輾轉送到華夏。
當這封薄薄的香煙紙,最終被送到那位偉岸身影的案頭時,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這是鐵證!
是白頭鷹言而無信、強行扣留我國公民的最直接證據!
很快,一場舉世矚目的國際談判,在日內瓦拉開帷幕。
談判桌上,雙方代表唇槍舌劍。
白頭鷹的代表矢口否認:“我們尊重每一位在美人士的自由,絕不存在任何強迫扣留的行為。”
我方代表沒有與他爭辯。
隻是平靜地從文件夾裡,拿出了一張信件的照片。
“那麼,請貴方解釋一下,這是什麼?”
當那熟悉的字跡,通過照片清晰地呈現在白頭鷹代表眼前時,他臉上的傲慢與從容,瞬間凝固。
他的瞳孔猛地一縮。
他認得出來,那是那位頂尖科學家的筆跡!
會議室裡,一片死寂。
我方代表打破了沉默,聲音不大,卻讓在場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我們不久前,在朝鮮戰場上,俘虜了你們的十一名飛行員。”
“現在,我們願意用他們,來交換我們的科學家回國。”
用十一個王牌飛行員,換一個手無寸鐵的學者?
這個提議,讓白頭鷹的代表感到了極致的荒謬。
但在那封信的鐵證麵前,他們已經失去了所有主動權。
經過一番艱難的拉鋸。
一九五五年八月四日。
一份正式的官方文件,送到了學者手中。
上麵隻有一句話。
【你被允許離開。】
五年。
一千八百多個日夜的等待,終於畫上了句號。
學者的眼眶,瞬間被淚水模糊了。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七日。
洛杉磯港。
學者攜妻帶子,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
臨行前,有記者追問他:“你還會回來嗎?”
他挺直了被囚禁五年也未曾彎曲的脊梁,一字一句,擲地有聲。
“不,我不會再回來。”
“我將竭儘全力,幫助我的人民,建設我的祖國。”
汽笛長鳴,巨輪緩緩駛離港口。
那片曾經給予他知識與榮耀,也帶給他無儘屈辱的土地,在視野中漸行漸遠。
而家的方向,就在前方。
經過15天的航行,郵輪於9月22日抵達香港,隨後學者一家經深圳羅湖口岸入境。
當那位身形清瘦的學者,抱著年幼的兒子,一步,一步,走下舷梯。
當他的雙腳,真真實實地踏上祖國土地的那一刻。
天幕內外,無數人淚流滿麵。
回來了。
那個價值五個師的國士,終於回來了!
大唐,太極殿。
李世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緊握的拳頭緩緩鬆開,胸中激蕩著一股難以言喻的豪情。
“以十一名戰俘,換一國之棟梁。”
“這筆買賣,值!”
“何止是值!”
一旁的房玄齡激動地補充道。
“陛下,這不僅僅是一次交換!”
“這是向天下宣告,我華夏的子民,無論身在何方,哪怕遠在天涯海角,祖國也絕不會拋棄你!”
“祖國會不惜一切代價,帶你回家!”
(我隻能說,錢老的含金量還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