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開始回溯事件。
畫麵並未回到雪域高原,而是切換成了一段泛黃的黑白影像。
地點,德裡。
人潮如海,萬眾矚目。
一個身穿白色長袍,頭戴標誌性白帽的男人,正站在高高的演講台上。
他意氣風發,揮斥方遒。
神情倨傲,談吐優雅,舉手投足間,都帶著一種精英階層與生俱來的自信與從容。
台下,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
無數的閃光燈彙聚於他一身,將他映照得宛若天選之子。
【此人,便是那位鄰國天竺的領袖,尼赫魯。】
天幕的旁白響起,聲音裡聽不出任何感情。
【在當時的國際舞台上,他長袖善舞,左右逢源,被西方世界譽為“不結盟運動”的偉大旗手,是第三世界的“精神領袖”。】
畫麵中,他與西方各國的元首談笑風生,與北方的毛熊巨頭親切握手。
風光無限。
大明謹身殿。
朱元璋看著這個在各國大佬之間遊刃有餘的尼赫魯,眉頭緊緊皺起。
“這家夥,瞧著人五人六的,不像個蠢貨。”
“怎麼淨乾些沒腦子的事?”
在他看來,華夏剛剛打完立國之戰不到十年,凶名赫赫,威震四方。
稍有頭腦的人,都該知道避其鋒芒,怎麼會主動上門挑釁?
然而,天幕很快就給出了答案。
旁白冷冽如刀,剖開了此人光鮮外表下的真實內心。
【他繼承了前殖民宗主國的一切,包括那份根植於骨子裡的傲慢。】
【在他眼中,剛剛經曆過百年戰亂,又在朝鮮半島付出了巨大代價的華夏,不過是一個外強中乾的“虛弱巨人”。】
【而他,偉大的尼赫魯,理應成為亞洲真正的話事人!】
畫麵一轉。
一張巨大的軍事地圖,在天幕上驟然鋪開。
華夏西南的邊境線上,無數個代表著天竺哨所的紅色箭頭,如同毒蛇的獠牙,瘋狂地向著華夏境內滲透、推進!
一行加粗的黑體大字,出現在地圖之上。
【前進政策(FOrWardPOliCy)】
【尼赫魯國策:不斷在華夏境內設立軍事據點,蠶食領土,造成“既定事實”,逼迫華夏在談判桌上讓步。他曾對自己的將軍們自信宣稱:“要把華夏人從我們的領土上,徹底清除出去!”】
“狂妄!”
鹹陽宮內,嬴政一直古井無波的臉上,瞬間布滿寒霜!
“好大的口氣!”
“朕倒要看看,最後,是誰清除誰!”
大唐太極殿。
李世民的臉色陰沉到了極點。
“狂妄至極!”
房玄齡等一眾謀臣也是滿臉的不可思議。
“陛下,此人莫不是失心瘋了?”
“他憑什麼?”
杜如晦搖了搖頭,指向天幕:“他憑的,從來不是自己的實力。”
果然。
天幕畫麵再轉。
世界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飛速閃過。
《紐約時報》:【民主巨人與華夏的對峙!】
《泰晤士報》:【我們為何要支持天竺?】
一時間,整個西方世界,輿論多偏向天竺。
他們將尼赫魯吹捧為“自由世界的捍衛者”,將華夏描繪成“侵略成性的惡龍”。
更有甚者,天幕直接放出了一位西方軍事專家的電視采訪。
那名專家在鏡頭前侃侃而談,言語間充滿了對華夏的輕蔑。
“……是的,我完全同意尼赫魯先生的判斷。”
“華夏剛剛結束一場慘烈的戰爭,他們的經濟瀕臨崩潰,他們的軍隊疲憊不堪!”
“他們絕對不敢,也絕對沒有能力,再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邊境戰爭!”
“他們現在所有的強硬,都隻是色厲內荏的虛張聲勢!”
“他們似乎忘記了,他們的對手,是得到全世界支持的天竺!”
這番話,讓所有時空的帝王都氣笑了。
“這幫家夥,當真是記吃不記打!”
漢未央宮,劉徹嘴角咧開一抹森然的弧度。
“看來,朝鮮半島那一戰,還是打得太輕了!”
“沒能把他們徹底打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