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平波在一旁瞥見內容,倒吸一口涼氣:“臥槽,老李你是校長的侄子?”
“.....”
看了眼震驚不已的蕭平波,李學文撇了撇嘴,伸手拍掉他湊過來的腦袋。
“想什麼呢?不過是占了點同鄉的便宜,我爺爺早年在他家鹽鋪當過夥計,算起來是有點舊淵源。”
“原來如此,這也不錯了,你這在民國以前,也屬於委員長的家臣了”蕭平波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這倒是他第一次知道李學文的背景。
白了他一眼,李學文沒有搭理他,隨意將密電折好塞進軍裝內袋,背著手溜溜達達的返回自己的營部。
校長這個屬於常規操作了,經常給黃埔出身的學生,軍中將領發這種親啟密電,早就爛大街了。
要是換個對他忠心耿耿的,這種電報的效果怕是能讓對方當場熱血上湧,恨不得立刻提槍衝去前線,哪怕拚了命也要對得起“委員長親啟”這四個字。
可李學文心裡門清,這不過是校長籠絡人心的慣用手段,早年對黃埔一期的老門生如此,如今對他這個六期小同鄉也一樣。
用幾句“吾弟”“厚望”,就能把人拴在“黨國”的戰車上,比給真金白銀還管用。
李學文現在的那位少將團長杜長官,就是被校長用這一套給忽悠瘸的。
回到營部,蕭平波迫不及待的問道:“學文,軍政部能給咱們補充多少人?”
“咱們怎麼說前麵也掛了個中央的名頭,標準肯定不能低了,要不怎麼體現出中央的特殊性,我感覺會按照教導總隊的標準,一個團三千二百人來補充”
“三千二百人,不少了,在一些地方雜牌裡,這都是一個旅的規模了”
相比於李學文不怎麼滿意的想法,蕭平波對於三千二百人的規模那卻是相當的滿足。
校長親自下令擴編的部隊,軍政部這邊自然不會怠慢。
命令下達的第二天傍晚,李學文的上校軍服以及委任狀就已經送到了駐地。
連帶著軍政部的兵員調撥清單和裝備補給函,用公文袋裝好,由南京派來的專員親自送達。
專員宣讀委任令時,搜索營各連連長站在一旁,眼神裡滿是興奮。
擴編了,自己的營長成了團隊,自己這些連長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之前是連長,擴編以後說不定搖身一變就成了營長,這可是實打實的前程。
念完委任狀上的內容後,南京來的特派專員遞過委任狀,笑著說道:“李團長,來之前委座特意囑咐,讓您務必用好這支隊伍,在淞滬前線再立奇功。”
接過委任狀,李學文臉上卻沒什麼多餘的表情,隻是敬了個軍禮:“請專員回稟委座,學文定不負厚望”
交接完兵員裝備名單,本次南京專員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李學文剛想把人攆走,查看給自己的兵員名單時,特派員再次開口了。
隻見對方笑嗬嗬的從口袋裡掏出一封信來:“李團長,這封信是我們二處處長給您的,他說,你們是黃埔六期同窗,如今同赴國難,要好好親近一下”
“戴雨農?”
李學文接過信封,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皺。
不動聲色地將信收進軍裝口袋,開口客套道:“代我謝謝雨農兄,改日有空一定登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