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部隊規模變大後,以營為單位的建製已經不適用於中央突擊隊。
李學文想著既然已經私自擴編到一個軍的規模了,那索性就再膽大包天點,直接重新整編,做實了自己司令這個稱呼。
按照德軍步兵師的編製,搞出來一個加強步兵師。
目前中央突擊隊下轄五個3200人的標準德軍步兵團,裝備向德軍靠齊,和中央突擊隊第一次整編時的武器編製一樣。
除了這五個步兵團外,還有一個標準的德軍炮兵團。
炮兵團滿編三個營,每個營裝備12門輕型105毫米le.FH18M榴彈炮,全團總計裝備三十六門。
這些榴彈炮全部都是李學文從係統商城裡買來的,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陸陸續續的以‘特殊渠道購入’‘上級補充’等名義,悄無聲息的列裝了部隊。
對比於國府向德國訂購的那48門早期le.FH18型號榴彈炮,中央突擊隊炮兵團裝備的這批改進型重炮,精度更高,射程更遠。
哪怕是跟日軍九六式改進型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對轟,也絲毫不會落於下風。
除了步兵團和炮兵團外,司令部還直轄了一個由裝甲連改編而來的裝甲突擊營。
1個反坦克營,一個防空營,1個偵察營,1個工兵營,1個通信營,一個擁有三百多輛卡車的後勤運輸團和一個野戰醫院。
整個中央突擊支隊的火力,機動力和支援保障能力,哪怕是在歐洲列強的軍隊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對於日軍的野戰師團,更是遠超。
等待視察完集結起來的部隊後,李學文對於士兵的武器裝備和精氣神相當的滿意。
但是當眼角餘光掃到自己手下軍事主官的軍銜後,心情頓時不美麗了。
堂堂的精銳野戰團長,竟然隻能掛一個中校,這合理嗎?
自己手下有一個裝備精良的野戰軍,領口掛一個少將的軍銜,這合適嗎?
中午全團在駐地內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飯後,隨著李學文的一聲令下,兩萬五千多人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駐地。
迎著即將落山的夕陽,朝著杭州灣急行軍趕去。
淞滬會戰已經到了後期,國軍的空軍力量損失殆儘,目前淞滬的天空是小鬼子戰機的天下。
任何膽敢白天行軍的軍隊,都會遭到小鬼子戰機的轟炸,軍隊想要行軍,隻能趁著夜色的掩護。
龐大的隊伍如同一條沉默的鋼鐵巨蟒,在江南冬夜潮濕寒冷的霧氣中快速移動。
有火光,沒有喧嘩,隻有無數雙腳板和車輪碾過泥濘道路發出的沉悶聲響。
好在中央突擊隊的夥食供給比較好,哪怕背負著沉重的單兵裝備,士兵體力也能跟得上。
李學文坐在吉普車裡,眉頭緊鎖,不斷看著腕表和時間。
“司令,照這個速度,先頭部隊後天拂曉前能抵達金山衛外圍。”
蕭平波不斷的測算著行軍速度,對照地圖比照距離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後天拂曉前到達,那就是九月四號三四點那個樣子,距離日軍登陸隻剩二十四個小時。
算上急行軍後需要休整的時間,這個時間太緊張了,沒有多少緩衝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