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寧從非洲回來後,沒歇多久就投入到“中非呼吸健康合作項目”的籌備中。她和肖硯一起,整理出非洲醫療點的運營經驗,編寫成《基層呼吸健康服務指南》,翻譯成當地語言後寄往非洲;陸曉冉則根據非洲兒童的特點,優化了呼吸康複遊戲,還錄製了多語言教學視頻,讓當地孩子能邊玩邊學。
2026年夏天,項目首批中國醫療隊出發前往非洲,肖寧作為技術指導同行。出發前,陸曉陽把自己畫的“抗疫英雄圖”塞進她包裡:“小姨,把這個帶給阿雅妹妹,告訴她我會好好學英語,以後去非洲看她,教她打籃球。”肖硯則幫她整理好防護用品,反複叮囑:“注意身體,有問題隨時跟家裡聯係,我們在北京等你回來。”
再次抵達非洲醫療點時,肖寧驚喜地發現,之前培養的當地醫護人員已經能獨立開展工作——阿雅的母親也成了誌願者,幫著給老人測血壓、教孩子做呼吸操。阿雅看到肖寧,立刻跑過來抱住她,舉著手裡的呼吸操打卡本:“小姨,我已經打卡100天了,現在跑步都不喘氣了!”
醫療隊的到來,讓醫療點的服務範圍進一步擴大。他們不僅給居民做檢測、開藥方,還在周邊村莊建立了“流動隨訪點”,每周定期下鄉義診。肖寧帶著當地醫護人員翻山越嶺,有時一天要走十幾公裡的山路,鞋子磨破了就貼個創可貼繼續走,汗水濕透了衣服就擰乾了再穿。有次在偏遠部落義診時,突然下起大雨,他們就躲在山洞裡,借著手機燈光給患者看診,直到雨停了才繼續趕路。
一天晚上,醫療點來了個緊急患者——部落長老的孫子突發哮喘,呼吸困難。肖寧立刻帶著設備趕過去,一邊用便攜式呼吸機幫孩子緩解症狀,一邊教孩子父親做應急處理。經過兩個小時的搶救,孩子終於轉危為安。長老握著肖寧的手,眼裡滿是感激:“中國醫生,你們是我們的救命恩人!沒有你們,我的孫子可能就沒了。”
這樣的故事,在非洲醫療點每天都在上演。肖寧把這些故事拍成視頻,發給家裡——有患者康複後露出的笑容,有當地醫護人員認真學習的模樣,還有孩子們在呼吸康複遊戲裡的歡聲笑語。肖硯每次看到視頻,都會轉發到全國社區隨訪點聯盟群裡,讓更多人看到“跨越國界的守護”:“這就是我們做醫療的意義,不僅要守護身邊的人,還要把健康和希望帶給更多需要的人。”
年底,非洲醫療點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陸曉冉寄來的新一代便攜式肺功能檢測設備,不僅增加了當地語言的語音指導,還能連接衛星,實現偏遠地區的數據實時傳輸。肖寧帶著當地醫護人員試用設備時,卡瑪爾激動地說:“有了這個設備,我們就算在沒有網絡的村莊,也能讓中國專家遠程會診,太方便了!”
2027年春節,肖寧沒能回家,而是和醫療隊、當地居民一起在醫療點過年。除夕夜,他們煮了中國的餃子和非洲的玉米粥,圍著篝火唱歌跳舞。阿雅的母親給肖寧織了件毛衣,上麵繡著中國和非洲的國旗;孩子們則給她表演了剛學會的中文歌《茉莉花》。肖寧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裡滿是溫暖——這裡早已不是陌生的異國他鄉,而是充滿愛的“第二個家”。
視頻連線時,陸曉陽舉著自己的英語成績單:“小姨,我英語考了100分!以後我就能跟阿雅妹妹用英語聊天了!”陸曉冉則興奮地說:“姐,我研發的兒童呼吸康複APP上線了,裡麵有非洲語言版本,阿雅妹妹可以跟著APP學呼吸操,還能跟我視頻互動!”鐘院士也出現在屏幕裡,笑著說:“肖寧,你們在非洲做的事,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下個月,世界衛生組織要舉辦全球呼吸健康論壇,邀請你去分享經驗,讓更多國家學習中國的基層醫療模式。”
2027年3月,肖寧代表中國參加全球呼吸健康論壇。在論壇上,她分享了中國社區隨訪點和非洲醫療點的經驗,展示了便攜式肺功能檢測設備和呼吸康複遊戲,引起了各國代表的關注。很多國家的衛生官員紛紛表示,希望能與中國合作,引入基層呼吸健康服務模式。
論壇結束後,肖寧回到非洲醫療點,帶著當地醫護人員和誌願者,在醫療點門口種下了一棵“友誼樹”。她握著阿雅的手,一起把樹苗埋進土裡:“這棵樹代表著中國和非洲的友誼,也代表著我們對健康的希望。等它長高了,我們再來看看,那時肯定有更多人擺脫了呼吸疾病的困擾。”
2027年夏天,肖寧完成任務,準備返回中國。離開那天,當地居民和誌願者們在醫療點門口排起長隊,手裡拿著自家種的水果、親手做的手工藝品,依依不舍地跟她告彆。阿雅抱著肖寧的腿,哭著說:“小姨,你一定要回來,我會好好學中文,等你下次來,我給你當翻譯。”
飛機起飛時,肖寧看著窗外漸漸變小的醫療點,看著那棵剛種下的“友誼樹”,眼眶泛紅。她知道,這次離開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中國和非洲的呼吸健康合作還會繼續,會有更多中國醫療隊來到這裡,會有更多當地醫護人員成長起來,會有更多非洲居民擺脫疾病的困擾。
回到北京的那天,肖硯一家、陳默和張大爺早早地在機場等候。陸曉陽第一個衝上去,抱住肖寧:“小姨,你終於回來了!我好想你!”肖寧笑著拿出阿雅送的手工藝品:“這是阿雅妹妹送給你的,她說等你學好英語,就邀請你去非洲玩。”
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聽肖寧講非洲的故事——醫療點的“友誼樹”長出了新芽,阿雅的哮喘再也沒犯過,當地醫護人員已經能獨立培訓新的誌願者……肖硯看著妹妹眼裡的光,突然明白,“醫者仁心”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跨越山海的堅守;“在一起”也從來不是局限於血緣,而是因愛彙聚的力量。
鐘院士特意趕來,舉起酒杯說:“你們一家人,用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從北京到武漢,從中國到非洲,你們把健康的種子撒向了全世界,把堅守的精神傳給了更多人。未來的路還長,希望你們繼續帶著初心,向光而行,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醫生的溫暖,感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力量!”
大家一起舉杯,酒杯碰撞的聲音裡,滿是希望和力量。窗外的夜空裡,星光閃爍,仿佛在見證這份跨越山海的愛與堅守。肖硯知道,這場關於“健康”與“愛”的故事,還會繼續——從年輕的陸曉冉到懵懂的陸曉陽,從中國的社區隨訪點到非洲的醫療點,無數人會帶著這份初心,在守護健康的路上堅定前行,把愛與溫暖,寫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直到所有的山海都相連,所有的人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