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突厥精銳,在邊關與邊軍作戰,都能打出一換三的戰績。
北麵邊軍一直以來的作戰體係,
都是以防守為主,倚靠河流、艱險、高城抵禦突厥兵。
在己方兵力沒有超過對方三倍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會主動出擊的。
現在你突然說,有一個十六歲的小後生,帶著三十個新兵蛋子,騎馬衝了機會,就殺了一百多個突厥兵。
你敢說,誰敢信?
“信上有沒有說,我方傷亡?”
有人似乎想到了什麼,急忙詢問。
若是領兵有方,必是用了什麼辦法,讓士卒視死如歸,抱著必死的信念,與敵軍廝殺。
這種情況下,一個士卒衝進敵陣,被砍個十幾刀,也不一定會倒下。
隻是這樣的戰損一定非常大。
總將領亦是想到了這一層,齊刷刷地看向秦叔寶。
秦叔寶一臉震驚:
“信裡邊...裡邊說,隻死了七八個,傷得不少......”
“什麼七八個,到底是七個還是八個!傷了多少!”
秦叔寶目瞪口呆,反倒是剛剛進來傳信的士卒輕聲說道:
“來人說,死了七個,還有一個是因為搶了太多人頭,大喜過望,從坡上滾下山,磕石頭上死了!”
“還有傷員都在救治,傷得都不重,隻要保證不感染,十天半個月,又能繼續作戰。”
士卒看著這群高級將領,一副虎視眈眈的模樣,縮著腦袋繼續說:
“其中有幾個,在最後衝鋒的時候,被撞下了馬,摔暈了。
醒來連大腿都拍紫了,現在躺床上哭。”
“說是論功行賞,估計要少彆人一大截!”
廳堂內針落可聞。
士卒怕大家不信,補充了一句:
“他們把突厥首級都送過來了,一百多個,我們驗過,確實是突厥兵的腦袋。”
張須陀揮揮手,叫士卒退下:
“功績勿用質疑了,你們都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群人都還沉浸在三十打一百,死七個,摔死一個的無雙戰功之中。
他們可都是年輕過來的,誰他娘十六歲能乾出這種事。
包括在秦叔寶在內,都不一定能打出這種戰績。
羅士信是唯一一個最先清醒的,也是笑得最燦爛的一個。
這可是他的結拜大哥,臉上有麵啊。
對於這種戰績,他在覺得不可思議的情況下,心中也漸漸升起一股豪情:
我昭哥陷陣、斬將是一把好手,作為弟弟,可不興拖後腿,落了他的威風。
大哥陷陣斬將,我便先登、奪旗!
嘿嘿,咱兄弟,必將這一等一的奇功,儘收囊中......
有史料記載,此後羅士信作戰時‘每戰必先登’,且每次戰後會收集敵軍首級,若首級過多不便攜帶,
便‘割敵鼻以記功’,回營後按鼻子數量統計戰績,這一習慣也成為他的標誌性特征。
李世民曾評價他:士信之勇,古之關、張無以過也。
在他還沉浸在自豪之中,有人上前驚駭地詢問:
“若突厥兵是百人隊,他是怎麼殺出一百三十二顆腦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