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搶到長子這個位置,張婉容本打算去說服沈仕清隱下沈雲舟的年齡,
而那何思宓竟然主動先同沈仕清說了不占沈府長子的位置,自願將沈雲舟的年齡改小了一歲有餘。
張婉容心知沈仕清對何思宓存有舊情,又想要維持自己在沈仕清心中的形象,
她知曉沈仕清猜疑心重,不敢直接對何思宓下毒手,便想著法子逼她自亂陣腳。
她想著,何氏從前好歹是正室,如今被貶為妾,心中必定怨憤難平,
若能激得她與沈仕清爭執糾纏、失卻風度,自然就能讓沈仕清厭棄她。
於是屢屢故意挑釁,試圖激得她失態、與沈仕清爭執吵鬨。
可誰知何思宓性情溫婉得出奇,不論張婉容如何明嘲暗諷、刻意刁難,
她始終神色淡淡,對待沈仕清更是周到體貼、柔順如初,毫無怨言,不見半分怨懟。
這反而令沈仕清愈發愧疚,待她越發憐惜。
張婉容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每逢沈仕清不在府中之時,她便變著法子磋磨何思宓,
不是叫她近身伺候筆墨洗漱,就是命她做些縫補漿洗的粗活,甚至故意打翻茶盞讓她跪地擦拭。
可何思宓竟如一團溫順的棉花,逆來順受,恭順謙卑得叫人無處著力。
任你如何施壓,她都柔順應承,從不顯露半分委屈,更未向沈仕清吐露一句不滿。
一心想維持賢良形象的張婉容,到底不敢無緣無故直接要了何思宓的命。
一計不成,張婉容殺心又起,卻苦於不能在沈仕清麵前撕破臉皮。
她左思右想,終於生出一條更惡毒的計策。
她暗中派人以何家的名義,在京城散播傳言,說沈仕清為攀附權貴拋棄糟糠之妻,竟將原配貶為妾室。
一向極重顏麵的沈仕清聞訊大怒,絕不能容忍此等醜事張揚出去,影響到他的名聲。
張婉容本以為此次必能借沈仕清之手徹底鏟除何思宓母子,萬萬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何家竟主動站出來否認了全部傳言,還聲稱自家女兒何思宓雖曾與沈仕清定親,卻福薄早夭,未出閣便病逝在家中,無福嫁給沈家。
他們更反過來頌揚沈仕清重情重義,雖未成姻親卻仍多年照拂何家,生生將他的名聲捧得更高了幾分。
而就在流言平息後不久,深居後宅的何思宓,在一個寂靜的深夜,點燃了自己的寢室,引火自焚,將自己燒死在寢居之中。
火光亮徹沈府,她就這樣決絕地自焚而亡,還留下了一封親筆絕筆信給沈仕清。
無人知曉信中究竟寫了什麼,隻知沈仕清讀後沉默良久,神情大慟,
不僅此後的一年多對何家多方庇護,讓張婉容無法下手害何家,更執意將沈雲舟記在張婉容名下,成為她的“嫡次子”。
張婉容自是一千一萬個不願,可沈仕清一意孤行,反而質問她,
“為何你不能像宓兒那般為我多考慮幾分?”
逼得她不得不咬牙認下。
更讓她憋悶的是,沈仕清還特地重金為沈雲舟聘請武藝師傅,口口聲聲說,
“這是宓兒的遺願,她想讓雲舟如我一般,成為馳騁沙場、保家衛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