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白衣老道乃是武當派上一任掌門"雲虛子"。亦是現任武當派的掌門"淩霄子"的授業恩師!卸任掌門之位傳位於"淩霄子"後就隱居閉關於武當山後山那隱秘石洞中潛心研道,苦衍道與武的融合之法!
這白衣老道這番現身,一是為了挽回武當派的顏麵。二也存了好奇之心,想看看那學究天人的本派前輩"玄凊子"悟道研武八十載,是否於本門武學有所突破?遂領著眾道士向山下眺望。且等著看,耶律
正天如何闖由"淩真子"與"淩機子"把守的這倒數第二關!
此刻耶律正天左掌劃動控其水龍,右掌向前緩緩一推遂道:"請賜教!"哪知等了半響,也不見二道出招,且淩真子與淩機子二道俱是一臉猶豫尷尬之色!
耶律正天略一思索,當即明白過來兩人心中的顧忌。遂朗聲道:"先師於貴派輩份雖高,但我卻未入道籍,不是方外之人。此番比試,兩位真人可視為武林同道的以武會友,尋常切磋,不必心存顧忌!
而"淩真子"與"淩機子"聞言皆執禮道:"小居士即然盛意拳拳,貧道二人就卻之不恭了!"言罷"淩真子"單手執劍,挽了個劍花,卻是使的一套太極劍法。而此套武學耶律正天也曾修習過,故而識得。而與此同時,那黑衣女道"淩機子"卻是手舞著拂塵從右側攻來。而"淩機子"以手執拂塵而改於自己的這套武學,卻是耶律正天從未見過。
隻見"淩機子"使著手中的拂塵,朝自己揮舞時劈、時撩,時卷、時刺。不由心生好奇,拆招之間亦用心觀摩。
其實,"淩機子"這套武學名為太乙拂塵二十八式。二十八式可循環使用!變幻威力且看個人修為。此武學偏於陽柔,適合坤道修習,故也是這"淩機子"的成名絕技!
耶律正天揮動著水龍護身,正在品觀摩這"淩機子"的太乙拂塵二十八式。而使太極劍法的"淩真子"一招"摘星換鬥"朝耶律正天的下盤削來。耶律正天對此劍法招式運用甚為熟悉。見狀右腳一劃圈,側身朝左避閃,哪知這"淩真子"手中長劍一震。"嗡"地一聲,長劍劍首頓時生出尺許青色劍芒朝耶律正天繞身的水龍削去。
耶律正天促不及防,雙掌控製的兩丈長的水龍頓時被這"淩真子"這招摘星換鬥劍招所發出的劍芒斬下一米長的水柱下來。而被這劍芒斬過的水柱,卻再不能像剛才那般斷而自續,隻化作一片水花撒落於地。
耶律正天曾經昕其師父"玄清子"講過。日後對敵時,若遇到那能使劍氣成形,聚而成芒者,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小心應對!耶律正天趁"淩青子"劍招使老,回招收劍的那一瞬間,揮動水龍朝其右肋撞去。
哪知左側的黑衣女道士"玄機子"拂塵一舞,一招"回身雲塵"揮其拂塵繞其水龍一卷一撥,使其水龍龍頭攻勢一偏,擊了個空。而"玄青子"則抓住機會使出太極劍法"迎風撣月"這一招,朝其水龍的龍頭刺去。如先前一般,青色的劍芒一閃,又將其水龍截下一截來,化成水花,濺落於地。
如此這般,幾個回合過後,黑衣二道總能柤互配合,化解耶律正天的攻勢,由"淩青子"揮劍而出的劍芒斬其水龍。而耶律正天那先前二丈長短的水龍現在隻剩下一丈長短。
此刻的耶律正夫眉頭微皺,已瞧出二道雖所使武學不同,卻精於合擊禦敵之術。且分工細致,"淩機子"這女道長主內善防,"淩青子"則主外責攻!且二人武學如二人性彆般一剛一柔,一陰一陽,暗合太極陰陽互融互通之意。端是配合得天衣無縫!
且二道年約六七旬,本身的道家內功修為已至大成,隻待斬完水龍,亦可攻勢及身。耶律正天歎了口氣,心道:"看來先前那青衣道士所說的五百年來隻有一人恃藝闖山威功,想來這話所言非虛!就眼前這一關,想闖過去就難如登天。"
而此時耶律正天那年輕人的好勝之心已起。隻見他雙腳在地上迅速劃動,腳尖看似緩劃無力,卻劃得青石地麵石屑飛濺。不多會兒就在青石地麵劃出一約摸二丈方圓的太極圖形來。隻見耶律正天閉上雙眼,腳踩太極圖陰陽雙魚的黑白二眼。雙手不再劃動,而是左右手各捏一個指訣。左手指訣指尖期天,右手指訣卻指尖朝地。中朗聲吟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萬物。周而複始,循環不息!"隻見耶律正天雙手指訣一合,再大喝一聲:"道初皆混沌,無形破萬相!"
此刻隻見耶律正天閉眼站於太極圖中,腳踩陰陽雙魚黑白二眼,一身衣衫無風自舞,裂裂作響。而那剛才還纏繞其身的那一丈來長的水龍卻裂變成一顆顆雞蛋大小的大水珠子。若流星般於耶律正天周身極速飛掠環繞。這一兩百顆大水珠,雖極速環繞其身,卻未見其有任何碰撞。可謂依道而行,互不衝突!端是匪夷所思,精彩絕倫!
而山頂青石階前的眾道士見此景像聞所未聞!俱是一臉驚愕的表情。而那白衣老道見狀卻是一臉苦笑,側頭對"淩霄子"子道:"你去準備一下迎接來人吧!若我沒估計錯。淩青子"與"淩機子"兩人怕是撐不過二十招。”
而武當派掌門人聞言,臉上卻帶著猶豫之色道:"此人雖將那水龍化作無數水珠,但也未見其出手。況且前先"淩真子"與"淩機子"兩位師弟與之交手還占儘上風,師父何出此言呢?"
白衣老道聞言怪眼一翻,抬起右腳就欲朝"淩霄子"的臀部踢去,口中道"到這個時候了,你還在自以為是!這年輕人已悟得太極武學最高境界。還能武與道而相融,隨心所欲地創出攻敵之法。尤其對道的感悟,老夫都自愧不如!此人一身正氣,心性仁慈無傷人之心。故這般絕學也不見半點殺氣,所以老夫才托大說你兩位師弟還能撐二十招。
若此人挾私憤欲下狠手,十招之內,你兩位師弟不死也得重傷!"
"淩霄子"慌忙躲過自己師父踹來的的這一腳,一臉尷尬道:"師父教訓得對,是弟子大意沒瞧出這其中的曆害,師父切莫生氣上火,我這就去準備一下,迎接此人!"
說完"淩霄子"率著兩位黑衣道士匆匆而去!而白衣老道"雲虛子"望著"淩霄子"遠去的背影心中不由歎了口氣,心想自已這徒弟能位例掌門人的位置,也是因為"淩霄子"從小就刻苦好學,為人老成穩重!
但是也有一不足之處就是死搬硬套,不善變通,且天資有限,悟性不足。守成尚可,若論創新就力有不及了。白衣老道遂收回心神,朝山下望去,剛好瞧見耶律正天站於自己所劃的太極圖中,緊閉雙目,雙手不停地變換指訣,而方圓五丈之內,俱聞那一顆顆大水珠子飛掠呼嘯之聲攻於"淩青子"與"淩機子"。
而二道此刻卻是雙背相抵,竭儘全力地防禦抵擋那快如流星般飛射而來的大水滴,而不少大水滴的
運行軌跡在耶律正天手中指訣的控製下,能不走直線,曲繞而來,這令二道心中叫苦不迭!
如此這般,與白衣老道"雲虛子"料想的結果幾乎差不多。二道苦撐了十七八個回合,兩人手執兵刃的手腕皆被那大水滴擊中手腕處的內關穴,隻覺手臂一麻,手中的劍與拂塵脫力掉於地上。
依江湖慣例,雙方比武切磋,若兵器被擊飛,或跌落於地者,視為失敗出局。此時,隻見耶律正天口中吟道:"塵歸塵、土歸土,一切萬粅終歸虛無。"雙手指訣一收,右掌單掌執禮道:"兩位真人好修為,在下承讓了。"而那數百的大水滴隨著耶律正天的話音,於空中紛灑而落於青石地上,濺起片片水花,隨之流向低處,浸入塵土,不見其蹤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