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道秦叔叔,可以自由作答嗎?秦叔叔說道可以。
我說道秦叔叔,那我用一首詩來回答吧。秦叔叔說道好。
我說道人從宋後羞名檜,您到墓前悔姓秦,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秦叔叔歎道後生可畏,此言不虛也。
唐叔叔說道老大,你文化高,給我們講一講。
秦叔叔說道我們秦家出了秦檜這個奸臣,你們都是知道的。但是出身是沒辦法選擇的,我們秦氏家族因他蒙羞幾百年,到乾隆時,我先祖秦大士去杭州拜見嶽穆王時,寫了一首對聯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悔姓秦。天舒改了一個字作答,指出這一公案,又用劉禹錫的這兩句名言勸慰我往事已逝,不必糾結,秦檜雖為病樹,我秦家後人知恥而後勇,早已是萬木逢春花滿園了。
唐叔叔問道小舒,這麼短的時間,你是怎麼想到的?
我說道唐叔叔,因為我恰巧看過秦大士這個故事。
唐叔叔讚道知道故事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你是怎麼想到把這兩首詩融合在一起的?
我說道我也不知道,我靈光一閃,就想到了。
唐叔叔歎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朱叔叔說道天舒,你如何評論明太祖朱元璋濫殺功臣的事?
我想了想說道朱叔叔,請容我先講個故事。朱叔叔說道好。
我說道蘇東坡有一個好友叫佛印禪師,他曾在他禪房上寫過一首詩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麵藏。誰能跳出圈外去,不活百歲壽也長。
後來,蘇東坡見了後續詩一首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為最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再後來王安石陪宋神宗拜訪佛印,也續了一首詩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宋神宗見了,覺得他三人都沒有說到根本上,便也題詩一首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財足糧豐家國盛,氣凝太極定陰陽。朱叔叔,以你看來,這四首詩,誰更好一些呢?
朱叔叔說道各有千秋,各有見地,當然如果非要評第一,當屬宋神宗。
我說道朱叔叔,同樣的酒色財氣詩,因為四個人站的位置不同,他們的見解也不同,所以說,我們後人說朱元璋是濫殺,可是明太祖卻認為他做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
朱叔叔笑道你這話不能令人信服。
我說道秦始皇修長城而萬民死,隋煬帝通運河而千夫亡,可是,若無長城在,匈奴何止殺我萬民,若非運河通,饑荒何止死我千夫。明太祖為了中央集權,長治久安,殺功臣也屬無奈之舉也。
朱叔叔說道那他為何不學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呢?
我說道我認為,原因有二。一,元蒙百年殘暴統治,已動我大漢禮儀根基,權臣是不會再輕易交出兵權的。二,朱允文太弱,朱元璋怕百年之後,孫子壓不住權臣,隻好清除後患。隻是他沒有想到,除了權臣,卻坐大了燕王朱棣,大孫子的江山最終變成了小兒子的。
朱叔叔說道那你又怎麼看待朱棣殺侄兒的事呢?
我說道朱元璋若一開始就傳位於朱棣,也就不會擔心君弱臣強而濫殺功臣,更不會有後來的靖難之役,朱棣也不就會誅十族,方孝孺和他的學生不死,可能中華文明會更加源遠流長。明太祖殺功臣不足惜,傳位朱允文才真是錯,古人雲,慈不掌兵。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朱允文確實擔不起大明王朝這千斤重擔,確實不宜當皇帝。
朱叔叔歎道可是,他殺的人也未免太多了一些。
我說道一將功成萬骨枯,我想,朱元璋也是無奈之舉吧。
劉叔叔說道天舒,那我問你,人言漢高祖劉邦乃無賴皇帝,你怎麼看?
我說道劉叔叔,這個說來話長,不知幾位叔叔能否耐煩?
劉叔叔笑道我們幾個老頭子都退休了,有的是時間,你儘管說來。